近日,市民陆女士给泰州市博物馆捐来24件民国服饰。“这次捐赠数量较多,既有夏装也有冬装,以丝绸为主,多数距今八九十年,最长的近百年。”市博物馆保管征集部副主任钮希强说。
对襟短袖、立领褂、暗色几何纹褂、叶纹长袍、花卉纹夹棉衣、花卉纹上衣……保管征集部工作人员对这批民国服饰一一清点、测量尺寸后,详细登记了捐赠物品名称、年代、质地等信息。
捐赠人陆女士说,上述衣物大多是其外祖父许伯明(1877-1943)和外祖母王淑芬(1900-1973)生前所穿。陆女士的曾外祖父许松甫祖籍浙江富阳,是南通“嵌桃麻糕”创始人,与民族实业家张謇颇有交情,在许松甫70岁、80岁生日时,张謇曾先后写祝寿词。后来其外祖父许伯明继承茶食店,随着南通纺织业发展迅速,后又接触丝绸生意,在南通开了很多分店,鼎盛时期,许家在南通有“许半街”之称,之后丝绸店又开到上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陆女士母亲从南通嫁到泰州。2017年,陆女士母亲去世,留下三箱遗物,陆女士姊妹三人各自挑选了一些,精心收藏至今。“小时候我母亲说,外婆家衣服均为裁缝上门量体定制,不仅用料讲究,款式也紧跟潮流。”
陆女士曾参观市博物馆“大明衣冠——泰州明代墓葬出土服饰展”,发现馆内少有民国服饰展出,便想起家中收藏的外祖父母的民国服饰。“相信这些民国服饰,能在博物馆得到更好地保护,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民国时期穿着。”于是陆女士决定将这批服饰无偿捐赠给市博物馆。
“民国时期社会贫富差距较大,有条件定制这类服饰,其富裕程度可见一斑。”市博物馆馆长解立新说,其中既有用传统盘扣作为封扣的交领大褂,也有受西方影响的改良旗袍,从衣物的形制、材质、纹样看,这些衣物呈现了民国时期江淮地区富裕家庭的生活方式,其染织、刺绣技艺展现了民国时期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工艺水平,很有收藏价值。
据了解,目前市博物馆正在策划民国文物展,陆女士捐赠的这批民国服饰,将和其他民国物件共同展出。记者 张慧颖 通讯员 吴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