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方寸地”,致富“聚宝盆”
国家乡村振兴局推介兴化庭院经济
□本报记者 吴红德
特约记者 史道智
通 讯 员 朱会林 卞月伟
兴化市通过“一个引领、双美创建、三种模式、四出四助、五个支撑”的“12345”工作举措,让“小庭院”实现“大增收”,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推介各地学习借鉴。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兴化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工作交流培训会上获得的消息。
庭院经济是指围绕农民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土地,向社会提供农业农村土特产品及有关服务的经济模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亮相,将千家万户的小庭院,上升到国家层面巩固拓展成果、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会上,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文俊说,兴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讲话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引导农户利用庭院空间,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走出了一条庭院经济的兴化发展模式。
据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邵国昱介绍,兴化下辖26个乡镇(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行政村总数463个,拥有约35万农家小院。该市强化党建引领,通过组建全市绿色健康食品产业联盟、网络名人联盟以及民宿行业、快递外卖行业等行业党委,打造组织共建、行业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队伍共育的党建共同体,有效保障了庭院经济的健康发展。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兴化市实施“百村示范、全域提升”,组织开展美丽菜园、美丽庭院的“双美创建”,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建成200个“美丽菜园”示范村、20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全市建成美丽菜园28900个,相当于新增菜地面积约1200亩,年增果蔬产量约9000吨,基本解决了菜园农户日常蔬菜需求。特别在疫情期间,庭院成为“菜篮子”的重要来源,每天可向市场供应约25吨时鲜果蔬,累计供应2.7万吨,实现效益8000万元。
小庭院蕴藏着种植养殖、手工技艺、生活服务等多种业态,兴化市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户融入,推动庭院经济与产业链有效联结,并形成了休闲研学的东罗模式、赛事体验的唐庄模式、创客集聚的万昌模式。昌荣镇万昌村由村集体引领、青年创业人才参与打造的“创客万昌”,吸引近30名年轻人“追梦”创业,建成了垛上耕耘文创馆、老电影展览馆、顾木匠展览馆以及飘香果园、创客中心、抖音直播中心等。
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兴化市开展以“出智、出工、出物、出钱,助困、助学、助洁、助美”为内容的“四出四助”捐助活动,调动乡贤能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据统计,该市每年安排财政奖补奖金2000万元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其中200万专门用于“双美创建”,撬动乡镇配套、社会捐助近2亿元,有效解决了庭院经济发展的投入难题,乡村从“脏乱差”向整治有序、美丽宜居、共富共美转变,实现了乡风文明“村美”和“人善”齐驱并进。
将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兴化市从招引乡村人才、发展乡村物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服务和建设数字乡村五个方面强化支撑,推进乡村人才回流,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乡村。2022年,该市土地出让收入65.1亿元,用于农业农村支出为7.1亿元,占10.9%。
兴化市委副书记、市长殷俊表示,该市将继续在“土”上做文章、“特”上下功夫、“产”上谋突破,精准发力,让庭院生活更美、业态融合更优、经济发展更快,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征程上书写兴化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