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最后的鸬鹚捕鱼人
2023-09-08 09:50:00  来源:泰州日报  
1
听新闻

划船 顾俊摄

驯化

取鱼

吆喝

“喔呵呵……”8月25日,在海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麒麟湾大河上,伴着浑厚而悠长的吆喝声,渔民吕双居正在驯化小鸬鹚,他将细长的竹篙一挥,10多只鸬鹚“扑腾”跃入水中,溅起一片水花。

吕双居今年60岁,是海陵区城东街道窑头村人。作为海陵区最后的鸬鹚捕鱼人,近年来,他重拾旧业,传承非遗技艺,繁育和驯养的鸬鹚供不应求。三年来,他驯养的小鸬鹚已有130多只远销云南、广东、福建等地。

“鸬鹚的繁育和驯化,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吕双居说,以前他开展鸬鹚繁育还有一些顾忌。2020年8月,新修订的《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删除了原有九种“非法捕捞水产品工具”之一的“鱼鹰”,这让他更有信心,因为不少地方已将鸬鹚捕鱼列入非遗。

每年春节过后,鸬鹚的嘴开始变红,便到了最佳繁育期。吕双居从小跟祖辈父辈学习鸬鹚繁育技艺。他融会贯通,精心挑选每对“夫妻”,要求体格强壮、捕鱼凶猛、相互喜欢。吕双居将它们单独隔离出来,让它们一起生活,幸福地享受“婚恋待遇”。

在繁殖季,一只雌鸬鹚能够产卵8至12枚。“孵化看起来简单,其实也很有讲究。”吕双居说,现在人们喜欢送到炕坊去孵化,这样很省事。而他用的是祖传的老方法,用老母鸡代替鸬鹚孵化,这样孵化成功率相对高些,而且繁育的小鸬鹚不容易生病。

小鸬鹚出壳后的半个月里,吕双居时刻守护,精心照料。人工喂养小鸬鹚的食物,是特制的“鳝鱼糜”,是将鳝鱼肉打成泥状,再加上其它营养品,制作成“稠粥”,然后一勺一勺地饲喂。

“很多地方都会饲养鸬鹚,但不会驯化。”吕双居不无骄傲地说,“训练鸬鹚有20多种吆喝声,每一种都有特定的意思。鸬鹚很听话,它甚至会看主人的脸色,能感知主人的情绪。今年我驯化的小鸬鹚,已销售了30多只到云南。这两天,云南洱海的渔民还不断打来电话催要鸬鹚。”

窑头村党总支部书记吕厚明说,该村是水产特色村,水产养殖面积1000多亩。吕双居世代捕鱼,鸬鹚捕鱼到他这一代已有五代。目前,村里正在整理“鸬鹚捕鱼”相关资料,将申报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鸬鹚捕鱼是江苏里下河水乡特色渔猎方式,但正面临失传危机。”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处处长徐建强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方可以大胆创新,将鸬鹚捕鱼开发为表演项目,通过弘扬渔文化,留住乡愁,唱响乡村振兴的“渔歌”。本报记者 顾俊 通讯员 曹阳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