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长势,今年小麦亩产超900斤不在话下。”日前,姜堰区三水街道井贤种植家庭农场主姜井贤驾驶大型植保机和利用无人植保机,完成了540多亩小麦的“一喷三防”。
去年,姜堰区在全省率先建立“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建设,井贤农场争得头彩。姜井贤花了200多万元,添置了大型农机具20台(套),并在姜堰区农业农村局的大力协助下,建起了从种、耕、管、收等关键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平台系统。他只要在数字平台上轻点鼠标,田间农作物生长态势尽收眼底,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化除,什么时候治虫,什么时候收割,数字平台都会准时告诉他。
“高端智能数字平台的建立,让我种上了‘智慧田’,只要熟练操作,田间农作物的长势了然于胸,种田省了不少的心。”姜井贤开心地说。
如今,姜堰有300多名像姜井贤这样的“新农人”,他们种起“智慧田”,大步迈上致富路。
姜堰区俞垛镇金种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王卫亮种植面积410亩,每年销售收入破百万元,去年,他申请了创建省示范家庭农场,今年又取得无人机操作证。“知识不断更新,科技种田无止境。”王卫亮说,只要肯学善钻,紧跟数据信息时代,种田就会越来越轻松,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要不是每年参加创新培训班,我根本不会种田,培训让我成了智慧种田的好手。”这是姜堰区荣华粮食种植农场主姜龙说的心里话。
30多岁的姜龙是姜堰区青年农业联合会的成员、副秘书长,大学毕业后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当起了农场主,从以人工为主到机械化作业再到按着遥控器操作,每一步都离不开姜堰区农业农村局每年举办的创新培训班。
近年来,姜堰区每年都组织农场主参加“短期培训+常态实训+职称评定”的“三合一”培训,专家授课直指难点和痛点,满足农场主个性化需求,现场教学选择发展成熟、规模稳定的案例,推动农场提质增效,给每位农场主配备种植“高参”,为长期发展定制“私家课堂”,诞生了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种田专家。
淤溪镇桃沟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童金龙说:“主管部门建立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专家,有挂靠业务科室,经验一起分享,走上了智慧种田的新路。”去年,该农场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据统计,目前,姜堰“新农人”创成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90家,其中省级示范40家,市级示范103家。
“‘新农人’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民。”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冬雷表示,下一步,姜堰将继续加大“新农人”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加入“新农人”队伍,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切实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让更多农民种上“智慧田”,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