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41岁男子体检发现体内脾动脉瘤大如乒乓球 3小时微创成功“排雷”
2020-11-06 16:47:00  来源:泰州晚报  
1
听新闻

记者 徐瑶 通讯员 苏乐 文/图

近日,41岁的王先生在医院体检时意外发现体内有两个大如乒乓球的脾动脉瘤,随时有破裂风险。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刘海日为其实施介入治疗,历经3小时成功“排雷”,小创口巧治脾动脉瘤。

体检发现体内脾动脉瘤大如乒乓球

泰州四院介入技术成功“排雷”

体检意外发现脾动脉瘤

上周,泰州市区41岁的王先生在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泰州四院”)进行常规体检。在胸部CT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其脾脏和胃之间存在多个结节样肿块,便在王先生的体检报告上留下了“建议进行上腹部CT增强”的建议。第二天,王先生来到泰州四院肝胆外科就诊,办理住院手续后进行CT增强检查。

CT增强检查结果显示,王先生的体内有两个巨大的脾动脉瘤,瘤体均位于脾动脉中段,一个直径4厘米,另一个直径3.8厘米,大小犹如乒乓球。

“脾动脉瘤随时有破裂风险,一旦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休克而危及生命,需尽快手术。”泰州四院介入血管科主任刘海日表示,传统脾动脉瘤开腹手术通常做法是结扎脾动脉并切除脾脏,患者只有41岁,有着强烈的保脾意愿。

3小时微创手术成功“排雷”

综合患者的病情和想法,刘海日制定了治疗方案,决定通过介入的方式为其“排雷”。由于患者脾动脉极度扭曲,瘤体巨大,给介入操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性。面对难点,刘海日细化了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10月29日,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介入治疗,刘海日通过弹簧圈栓塞的方式,一点点填塞瘤腔及部分脾动脉,尽快阻断血流进入脾动脉瘤的同时,确保不影响侧支对脾脏的血流供应,保住脾脏功能。历时大约3个小时,介入治疗成功完成。

刘海日介绍,通过在脾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动脉瘤在栓塞后易形成血栓,最终引起动脉瘤内的组织机化,从而达到治愈目的,不再有出血风险。介入治疗既减少了损伤,也加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术后三天患者即可出院。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刘海日曾通过介入手术为王先生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它是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刘海日介绍,动脉瘤是由于动脉本身的病变或损伤,形成的动脉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可发生在动脉的任何部位。脾动脉瘤多见于脾动脉远端及近脾门处,其发病率为0.01%~0.2%,自发破裂是该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休克而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70%~80%。

“脾动脉瘤是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该疾病起病隐匿,常无明显症状,一旦瘤体破裂容易猝死。”刘海日说,近年来随着B超及CT检查的广泛运用,脾动脉瘤的发病率和发现率均有所上升。对无症状患者而言,1厘米至2厘米的脾动脉瘤需密切随访,每6个月应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大于2厘米的脾动脉瘤应考虑治疗,介入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对于有症状的脾动脉瘤,无论瘤径大小均应选择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