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33年坚守成就“户籍专家” 鞠钢海全国首创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
2020-07-09 15: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苏宫新)今年56岁的鞠钢海两鬓的头发全白了,这或许是他因为善于思考,用脑过度的缘故。户籍管理工作枯燥、单调,但是鞠钢海一干就是33年,他的脑子里装着满满都是户籍管理的政策法规。因为常常能为群众解决户籍管理上的疑难问题,他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愉悦。这也成了他工作的动力。

“我虽然每天面对的不是一本本‘小本本’(户口簿)就是一张张‘小卡片’(身份证),并且只有简简单单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和住址五项内容,但却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弄错了不行,少了它更不行,责任大着呢。”鞠钢海说。

坚守33年,练成户籍管理的“专家”

鞠钢海33年工作在户籍管理的工作岗位上。他不仅善于钻研,而且善于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为他成就过硬的户籍业务和成为户籍管理战线首屈一指的专家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至于,无论是公安部出台的政策法规,还是省厅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都能烂熟于心。

“户籍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事关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不得半点马虎。”鞠钢海说。

在长期的户籍管理实践工作中,鞠钢海不仅能熟练地运用政策法规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还通过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为户籍窗口和行政审批中心提供遵循和指导。

鞠钢海对户籍业务的精通达到了惊人的熟练程度。他不仅能随时准确的说出相关的户籍管理规定的出处,甚至连文件的文号都能丝毫不差地说出来,让人甚为惊叹。

王某是高新区某街道的一名“上门女婿”,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婚后王某的户口可以迁移到妻子所在的街道村居,然而,因为涉及到集体经济分红,妻子所在的村委会以“维护村民集体利益”为由并依据村民自治组织法的规定拒绝其迁入。最终,王某通过信访找到了鞠钢海。鞠钢海经过仔细研究两部法律,并通过户政部门协调村委会最终为王某解决了户口迁移难题。

“在户口管理没有立法的情况下,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户籍管理也必须要与时俱进。”鞠钢海说。

据了解,鞠钢海因为户籍管理业务精湛,曾先后2次参加《江苏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的起草和修订工作。为了便于应用操作,他又对应192条细则详细起草了一份《泰州市常住人口登记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他还先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牵头起草了《泰州市门牌管理办法》、《泰州市户口迁移准入登记规定》、《泰州市流动人口同城待遇实施办法》和《泰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部规范性文件。

鞠钢海不仅户籍管理经验丰富,而且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他不仅在全省出了名,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也名声在门外。据统计,近年来,他先后应邀在省内外举办培训讲座270余场次。日前,他受到邀请,即将作为全省的户籍管理的专家型人才被推荐到公安部参与户口管理立法的相关工作。

全国首创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

2017年5月,一个关于户口办理的求助电话打进了鞠钢海手边的服务热线。这个“86329221”的热线电话就设在鞠钢海的桌上,他一守就是17年,他为此先后直接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帮群众屡屡解决了户口难题。但是,这次的求助电话却让这位“身经百战”的户籍专家犯了难。

求助电话是泰州市民政救助站负责人打来的。救助站寄养在兴化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医院)的20名流浪乞讨人员,因为有的生病需要住院治疗,需办理相关手续。但是,这20名流浪乞讨人员均有精神疾病,且都没有户口和身份证,亟需为他们办理落户手续。

要为流浪乞讨人员办理安家落户手续,这在当时全国都没有先例,但是这又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难题怎么办?

“既然要办,就要合理合法又合规。”鞠钢海说。

因为这20名流浪乞讨人员没有一个人有准确的表达能力,要调查他们的出生年月等基础信息根本无从下手。

经过与民政、医保、社保等部门集中会商研究,依据相关规定,鞠钢海和海陵分局户政部门决定想方设法为这20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

为避免出现双重户籍和违法犯罪人员利用流浪乞讨身份逃避法律制裁,他们首先通过公安部失踪人口信息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库进行排查,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他们还对这20人进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纹掌纹采集,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核实身份信息。之后,泰州市救助站将20人的照片和基本信息等通过媒体公示了一个月,尽最大可能为其寻找亲属。

“由于他们没有姓名、年龄等准确信息,我们为每一个人起了名字,生日就统一定为1月1日,出生年份则是根据其体貌特征进行推测,统一落户在救助站。将来这些人即使找到家后,登记在救助站名下的户籍随即可以注销。”鞠钢海说。

甄别采集工作完成后,2017年5月10日,泰州市公安局和海陵公安分局两级公安机关为20名流浪人员全部办好了落户手续。11日, 6名户籍民警奔赴兴化市第四人民医院,集中为他们办理了身份证。

至此,20名流浪流浪人员都和每一个泰州市民一样,享受到生活照料、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报销等待遇。

泰州在全国首创为流浪乞讨人员安家落户的先河,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就连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第一时间转发了这一做法。全国各地的户政部门和救助站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对此,鞠钢海说:“万事开头难,办法都是人摸索出来的。”

苦战3年,让8923名黑户有了“身份”

“别看身份证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却事关一个人的身份和尊严,还事关一个人的生存,小到出门买张车票,大到生病住院办手续,没有身份证还真不行。”鞠钢海说。

在泰州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且大多是弱势人员,她们就是面广量大、来自云贵川的“外来媳”。她们由于种种原因离开原来的家庭来到泰州结婚生子,尽管她们都在泰州组建了新家庭形成了事实婚姻(大多没办结婚登记手续),且都没有迁移户口,导致她们自己、以及非婚生子女“有人无户”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给她们及其子女工作和生活上带来了很多困难。

“为了这些‘黑户’公平且有尊严的活着,再远的路、再大的困难也要办!”鞠钢海说。

为省外人员办理落户手续,工作量最大的莫过于出差外调。因为这些人大多老家都在偏僻的大山里,困难可想而知。2014年5月,鞠钢海和县(市)区(分)局户政部门的同事踏上了山高路远的外调路,尽管工作量极大,鞠钢海和同事们一走就是三年,他们走遍了四川省和重庆市所有的偏僻山区,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经过为期三年的艰苦攻坚,鞠钢海和同事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8923名无户口人员全部完成了落户登记。从此,8923名人员开始了安心、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其实,不光是‘黑户’,户籍身份上的丝毫差错,都会给群众的衣食住行消(费)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鞠钢海说。

2019年,辖区群众张某因为早年在户籍资料纸质化向信息化转换过程中出现了2个月的差异,导致其无法办理医保和养老保险。鞠钢海接到求助电话后,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寻找相关关系人等开展调查,仅调查笔录就做了69页。鞠钢海说:“既要把好事做好,还要把好政策关,这才是真的对群众负责。”

标签:户籍管理;流浪乞讨人员;坚守
责编:戚阜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