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3日泰州讯 近日,家住泰州市海陵区的59岁李大妈发现自己右脚的小趾和次脚趾之间长了个红疙瘩,摸起来不疼但很痒,刚开始她以为是被蚊虫咬了,没太在意。过了两天,李大妈发现这个痒疙瘩还在,她试着用热水烫脚,还到乡镇卫生院开了药,每隔几小时就涂抹一次。3天后,李大妈发现这些方法还是止不住脚丫的瘙痒,不仅如此,她右脚的每个脚丫都糜烂了,有少许渗液,连脚背都变得红肿,还生出了水疱,瘙痒难忍让她无法正常行走。
李大妈赶紧来到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皮肤科主任周爱珍告诉她,她的“烂脚丫”其实是足癣,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脚气”,已经引发了丹毒,细菌感染诱发了急性淋巴管炎。目前,李大妈已经住院接受输液治疗,病情恢复良好。“我儿子有多年的烂脚丫,反反复复地发作也无大碍,没想到稍不注意就传给了我。”李大妈说,大概一个月前,她为了帮忙带孙子到儿子家住了一段时间,在家时一直穿的都是儿子的拖鞋。
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常发生在足趾间、足跟、足跖、足部侧缘等部位,出现水疱、脱屑等表现,并伴有一定瘙痒,病情较重者可出现糜烂、渗液并发细菌感染。“梅雨季闷热潮湿,为癣病细菌和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如果经常穿不透气的鞋袜,就容易生手足癣等皮肤病。”周爱珍说,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汗腺丰富,出汗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从而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周爱珍说,皮肤真菌感染有一定的传染性,有的患者最初只是患上足癣,慢慢地,手上、腿上也会患上手癣和股癣。足癣发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在公共浴室洗澡时穿公用拖鞋,用公用毛巾间接接触感染,足疗时使用了消毒不严的足癣患者的脚盆也容易染上足癣,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染上,其他人常难以幸免,集体生活的人群亦是。一些患者觉得,只要注意个人卫生,保证足部透气,足癣就能自愈。对此,周爱珍提醒,放任不治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癣菌疹等并发症,轻者可伴有头痛、发热,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此时不仅增加治疗的难度,治疗费用也会上升,且疗程变长。因此,不要以为脚气是个“小病”,绝不可掉以轻心。
“已患足癣的人发病时瘙痒明显,喜欢用热水烫脚,烫的时候确实能使瘙痒感减轻,但烫洗后往往病情会加重。”周爱珍提醒,梅雨季湿热,为预防足癣的发生,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还可以在鞋子和脚丫里撒一些达克宁粉,保持鞋袜、足部清洁干燥,抑制真菌生长。足癣易出现复发,如果及早就诊并进行规范治疗,配合医嘱调整生活习惯,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根据足癣致病性真菌的种类及皮损表现不同,足癣分为角化过度型、丘疹鳞屑型、水疱型、趾间糜烂型和体癣型,临床上常以一种为主或是多种类型同时存在,也可以由一种类型转化成另一型。
角化过度型
角化过度型足癣特征为无水疱及脓疱,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冬季易发生皲裂伴有疼痛,皮损多发生在足跖、足缘和足后跟,严重时可波及足背。
丘疹鳞屑型
丘疹鳞屑型患者足跖有明显的小片状脱屑,呈弧形或环形附于皮损的边缘,当寄生真菌繁殖活跃时,可在增厚的基础上发生红斑、丘疹,伴有痒感。
水疱型
水疱型足癣常位于足跖及足缘,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水疱位置较深,疱壁不易破,数天后可吸收脱皮,有时小水疱融合成为大水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多见。
趾间糜烂型
趾间糜烂型一般好发于第三、四趾间,久之波及全部趾间,表现为趾间糜烂、浸渍发白,除去浸软的白皮可见红色糜烂面,常有细菌继发感染而发生恶臭,病变常为夏季加重冬季减轻。
体癣型
体癣型可由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发展至足背而来,可伴有剧痒,夏季尤为多见。
在不少人看来,脚气不算病,不需要正儿八经地治疗,随便到药店买些含有激素的药膏甚至用点偏方就行。殊不知不正规的药物在初用时往往效果很好,时间一长反而有可能加重脚气。“不同时期、不同症状的足癣,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患者应对症治疗,不宜盲目用药。”周爱珍说,糜烂型可先用脚气粉,待收干脱皮后再改用克霉唑霜等,水疱型足癣可用复方水杨酸酊剂或羊蹄根醋浸液外涂,丘疹鳞屑型及角化过度型则宜用癣药膏或克霉唑霜等。如果足部出现糜烂或瘙痒剧烈的话,建议到医院皮肤科进行对症处理,对有继发感染者,应先用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后再进行抗真菌治疗。(徐瑶 苏乐 陈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