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突出产业强市、特色发展
2019-12-30 16:38:00  来源:泰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产业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

  突出产业强市、特色发展,是提升经济发展能级的必由之路。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一高两强三突出”总要求,明确了产业强市这一方略。

  这向全市上下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支撑,必须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致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一直是泰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可圈可点,是泰州的特色与亮点,销售已连续10多年领跑全省,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中船舶产业一枝独秀,业内素来就有全国船舶看江苏、江苏造船看泰州的美誉,世界造船版图上“泰州板块”也毫不逊色;化工及新材料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中规模最大、企业最多的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还不高、产业高端化步伐还不够快、产业集聚进程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成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的掣肘。

  产业,既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泰州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必须重点重抓。

  市工信局局长刘秋平认为,全会提出坚持做强产业,突出产业强市、特色发展,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可谓适逢其时,一下子抓到泰州产业发展的“麻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放大优势,聚焦聚力聚神发展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使强的更强、优的更优,进一步彰显特色,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经济发展能级。

  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战略机遇重合叠加,必须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在区域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旗帜鲜明地提出产业强市,聚力发展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之举。在市发改委主任祝光看来,先进制造业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在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中有着重要作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强市,是立身之本、强市之基,是我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将提高泰州产业发展的优势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

  新形势下,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新机遇,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推动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助推优势产业向终端迈进,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名城。

  刘秋平说,链式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我们将以制定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按照“产业图谱”,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延链、建链、补链、强链,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真正以产业强链带动产业强市。

  祝光表示,市发改委将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强规划引领,锚定发展目标,在重点发展三大先进制造业同时,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自主可控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切实增强创新能力

  产业发展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产业与创新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构建起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位一体的创新融合体,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王道。

  从总体上分析,我市企业创新主体意识、创新意愿不强,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缺少杀手锏的关键核心技术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我市创新要素资源相对匮乏,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平台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不利于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而作为创新的主阵地,开发园区重工厂、轻“大脑”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一家园区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创新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全会提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继续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强运行绩效评估,推动平台载体真正发挥作用。”市科技局局长丁志强认为,全会就科技创新提出的思路举措,条条都击中要害,点穴点得很准,让我们对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更清、目标更明,有利于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真正让“科技之花”结出丰硕的“产业之果”。

  创新平台是一个地区孵化新企业、催生新产业、创造新财富的源泉。丁志强表示,科技部门将按照全会提出的加强平台载体运行绩效评估要求,把着力点放在创新项目的转化效率上,建立以绩效评价为中心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营模式,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上,发改部门也义不容辞。”祝光介绍,市发改委将聚焦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工程研究中心,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努力创建泰州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为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据悉,为激发企业创新热情,我市将探索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管理,从研发投入、创新产出、科技人才等多个维度,采用指标量化的办法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估积分,整合政策资源,实施精准化、差异化扶持。为打破创新资源瓶颈制约,我市将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公司化的要求,深入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为夯实园区创新主阵地作用,我市将大力推进园区集成创新融合体建设,引导园区制定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努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融合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

  坚决做强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区域发展的根基和支撑。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趋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企业正面临诸多挑战考验。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创新思路举措,坚持真抓实干,更好地服务企业,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成为各地各部门必须严肃、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

  全会提出,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支撑,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集中。“这对做好今后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我们将继续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王’理念,全方位提供高质量精细化自然资源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兴国说,下一步将提升用地保障精度,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深化用好工业用地综合评估机制,确保用地计划指标向有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项目和企业倾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申强表示,将一手抓产融综合服务中心优化提升,深化“系统批量配对、专业对接撮合、联合会诊帮扶”融资服务,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全链条融资服务模式;一手抓资本市场促进中心建设,打造泰州资本市场学院、深交所泰州路演中心等功能模块,努力构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模式。

  “全会吹响了‘产业强市’的集结号,给金融业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聚焦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联动,构建更高效的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融资服务模式,引导金融要素资源支持特色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型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市人行行长李军说。

  产业发展根植于优良的发展环境。祝光表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将着力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提速、资源要素保障、惠企政策落地、市场法治护航、城市环境提升、作风效能优化六大专项行动,积极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堵点”“痛点”。

  工信部门是企业的娘家。刘秋平介绍,下一步将深化降成本“十大专项行动”,重点加强涉企保证金管理和中小微企业清欠工作,明年力争完成减税降费80亿元。建立完善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中遇到的难题。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顾维中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根本在于提升城市品质。市场监管部门将坚持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年主题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致力让经济发展土壤更肥沃,着力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小气候。

  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邹晶介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提速增效同时,将创新“店小二”托底式服务,打造“泰满意”线上线下一体化帮办代办服务品牌,开展走进企业、走进项目、走进投资者专项服务行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本领,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强化园区审批服务团队建设,加大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