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点30分,香港交易所,泰州医药高新区今年第二家上市企业——江苏亚盛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敲响了喜庆的上市铜锣。这意味着“亚盛医药”股票正式开始交易,也意味着港股“原创小分子新药第一股”正式诞生。
记者连线在现场敲锣的亚盛公司董事长杨大俊博士,他激动地说:“我们终于实现了上市梦,感谢泰州市、泰州医药高新区给予的大力支持,接下来亚盛将加快发展,争取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据悉,“亚盛医药”每股发行价格为34.2港币,募集资金约4.2亿港币。
亚盛医药前身是亚生医药在上海设立的研发中心,由杨大俊、王少萌、郭明三位博士专家联合创建。杨大俊博士曾担任乔治城大学伦巴第癌症治疗中心副教授及高级研究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是92篇论文的作者或合著者,拥有14项发明专利。王少萌博士是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并兼任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实验治疗计划联席总监。郭明博士曾在辉瑞公司担任多个技术及管理职位,并曾担任博腾制药独立非执行董事。
2010年6月,江苏亚盛医药开发有限公司于泰州医药高新区成立。招股书上显示,这是一个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从事开发治疗癌症、乙型肝炎病毒(HBV)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新型疗法。
“亚盛医药港交所上市之旅始于2018年,去年8月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金兵介绍,该公司的投资人阵容相当抢眼,其中包括天使轮的三生制药,A轮的元禾原点、倚锋创投、元明资本等,B轮的国投创新、拾玉资本、元禾控股等,以及C轮的建银国际等。“也就是说,亚盛医药最终是带着私募阶段4轮约16亿元的融资战绩,从容地站在香港投资者面前。”
这样的业绩,得益于亚盛医药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开发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公司研发产品管线主要专注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的抑制剂,通过抑制Bcl-2、IAP或MDM2-p53等通路,重启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同时专注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第二代、第三代抑制剂等研发。眼下,亚盛现已构建起8个1类新药的产品管线,均有望成为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药物。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公司在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开展了28项I或II期临床试验,以研究新药在单一用药或联合疗法方面的作用与潜力。其中,HQP1351是其核心产品,目前已进入关键注册临床II期试验,有望于明年申请新药上市。
亚盛医药的创新精神尤获外界好评。据专业媒体报道,长久以来,由于细胞凋亡靶点小分子抑制剂成药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和研发工作的极其困难性,多数药企或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但亚盛迎难而上,颇具特色地选择了细胞凋亡靶向候选药物作为主打研发管线,形成了公司最核心的资产。亚盛医药的创始人团队,也是国际上最早进入细胞凋亡与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小分子抑制剂研发领域的研究团队之一。据悉,公司APG-1252和APG-2575这两款重磅产品都靶向Bcl-2蛋白家族靶点,APG-1252已获得国内首个Bcl-2抑制剂的临床批件。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香港证券市场融资能力强,它是通向内地的最大国际资金管道。同时,内地企业不仅需要境外资金,也需要国际视野,香港又是不可或缺的中转站。”泰州医药高新区发改委主任朱海涛说,去年港交所新政提出“允许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这给泰州市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带来重大利好。“中国医药城集聚了一批好企业,它们都有实力进入资本市场,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更多企业加快发力,不断做大资本市场‘泰州医药高新区板块’。”
据介绍,目前,泰州市累计已有14家上市公司,其中兴达国际、迈博药业、亚盛医药在港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