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兴化全力推进城乡建设与交通高质量发展
2019-09-30 16:1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30日泰州讯(兴宣)今年以来,兴化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顺应城乡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围绕“人、水、文、绿、永续发展的里下河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定位,狠抓城市建设“六大工程”,强化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加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引领,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乡建设和交通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 强化“刚性”控制

  强化总体规划纲领作用。紧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大公园、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等战略目标,精准确定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以集约优先、保护优先为基本原则,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延续性,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要素叠加的一张蓝图。加快建设“多规合一”、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有力支撑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和评估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总规实施评估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推进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强化城市控规法定刚性。强化控规中生态、环保红线以及城市“绿线”“蓝线”法定地位,加强空间开发管制,注重控规动态更新,有效指导新增用地与原有规划用地的建设管理,统筹配置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全年动态更新修编控规单元2个左右,开展区划调整区域控规专题研究,加快启动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控规编制工作。

  强化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加快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依责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协同的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体系。以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围绕城市特色,关注发展、生态和民生,同步推进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乡特色空间规划、综合交通、环境保护、地下空间开发、抗震防灾、防洪排涝等各类专项规划,认真落实城市用地布局、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及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有机更新和生态管控等规划措施。

  坚持问题导向 补齐城乡“短板”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全面推进“十三五”“公铁水空、立体交通”建设,坚持城际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路网、城乡客运网、农村公路网、干线航道网“六网”并举,围绕“13686”交通发展目标,推动1条高速公路,已完成规划选址初步设计施工图等工作;建设3条干线公路,229省道全线47公里西侧已实现交通转换,351省道已进行路面底基层施工,安丰镇大兴金公路改道工程完成立项批复;建成6条重要通道,“1号水路”一年开通游船、二年就地造景、三年巩固提升,已于4月10日顺利开通;长安北路9月底建成通车;310,301县道年内通车;戴南园区大道年内通车;通扬线绿色生态巷道稳步推进;实施8项民生工程;上争6项重大项目,按照“干路成格打通经络、支路成网疏通血管”的建设思路,打通“断头路”、消除“丁字路”构建城市内环外通的交通体系。

  优化公共设施供给服务。加快长江引水工程开工建设,推进第一水厂迁建及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建成兴东水厂二期及深度处理工程,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步伐,推动城乡联网一体化区域供水。大力实施市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工程,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完成城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提升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水平。扩大管道燃气覆盖范围,加快实施城区老旧小区管道燃气应改尽改。加大防洪工程建设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加快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做好现代服务业功能布局,加快楚水廊桥、城东新区综合体购物公园及万达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建设,积极构建以高端商贸、文化休闲、公共服务为主的城东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轴。改造提升老城区商贸环境,优化完善牌楼路、英武中路商圈功能布局。加强老城区金东门、银北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扎实优化“1号水路”风景线,加快建设西北部陆上旅游廊道,规划建设“一路两河一荡”(长安北路、上官河、下官河、乌巾荡)生态板块。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相关要求,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加快开发区、小戚、文峰等幼儿园建设。便利群众日常生活,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加大农贸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力度。

  推广新型模式建设。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和成品房建设,在土地出让条件和规划方案审查中明确装配式施工和成品房比例。提高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住房比例和新建成品住房比例。推广绿色建筑,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坚持平战结合,拓展城市安全空间。

  坚持高位目标 提升城建品质

  加强城市设计促进引领提升。系统梳理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凝练城市特色定位,明确城市空间特色战略,优化城市空间秩序,塑造城市气质品质。完善城市设计工作的层级和体系,拓展城市设计的编制范围和内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总体层面城市设计。开展重要地段、城市中心区、特色地段、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工作。围绕老城复兴、新城繁荣、生态保护等目标任务,针对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空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分类型、有重点地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片区、重要地段、关键节点,从道路提升与街景整治、滨水景观提升、核心街区、重要节点改造与提升、城市色彩和照明等方面,系统性开展深化设计。

  推进城市双修促进转型发展。实施新一轮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北樊村、小戚村等征收项目,全力推进野行大桥东北角、原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原化肥厂及周边等地块的征收,扎实推进陈口、北山、杨花二期、小戚、北樊等地块安置房建设。推进城市修补。深化老旧小区微整治,开展停车位改建、道路维修、管网池井整治等便民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城市主次干道黑色化改造,统筹推进管线入地、雨污分流等建设。加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推进力度。开展生态修复。深入推进“263”行动,加大主要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整治黑臭水体,延续老城区“十水围城”格局,集中开展水环境整治,加快上官河、车路河等疏浚清除工作,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快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

  强化城市治理促进精细管理。推进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构建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三位一体”格局,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现代治理能力、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实施环卫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理设施,新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乡镇4个、示范小区20个,新增垃圾分类村150个以上。建立城区公厕分类管理体系,城区新建一类标准公厕1座,升级改造5座,改造集镇公厕36座、村庄公厕300座。开展户外广告治理,全面推进户外广告减量、规范、提档,全面推进户外公益广告的发布、提档升级工作,严控楼宇顶部广告数量和高度,保护城市“天际线”。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扩大垃圾分类的广度与幅度。强化渣土车密闭运输管理,统一实施密闭化改装,将工程渣土运输管理纳入企业诚信考核。

  坚持利民惠民 营造良好环境

  加快长江引水工程建设。与上级部门对接,与周边市(区)沟通协调,加快环评、航评、洪评、勘察、施工图设计等各项编制,加快完成相关行政审批,加快沿线杆线管线迁移及土地房屋征收等清障工作,目前卤汀河备用水源建设已开工。

  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压实物业主管部门责任,联合住建、城管、公安、市监等职能部门共同管理、广泛宣传,形成有效合力。研究制定对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有效手段,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源头把控物业服务企业质量,制定物业服务企业黑名单、保证金等制度,强化物业服务人员专业培训,鼓励业主共同监督、共同管理。

  纵深推进治理违法建设。持续保持防违高压态势,研究妥善处置历史存量违建方案,加快推进去存量任务。攻坚冲刺违建治理“五年行动”目标任务,依托“市、镇、村三级联动,地方和部门条块结合”工作机制,以强大的违建治理合力和高压氛围杜绝新增。坚持依法治违、安全拆违,加强拆违现场管理,注重提前综合研判、制定应急预案。

  坚持本土特色 彰显水乡魅力

  城水相依展现水乡风情。围绕打造 “十水汇古城,河网织新区”的水乡城市特色景观,传承文脉展现名城魅力。坚持全面保护与控制老城区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加大历史街区整治力度,加快完成金东门、银北门历史街区街巷整治维修。继续推进老城区主要道路沿街建筑外立面仿古改造,延续特色历史风貌区内“青砖黛瓦、典雅朴素”的整体风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实施万兴大典、上池斋药店等重点文保单位修缮工程。注重统筹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统筹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推进打造金东门老街国家4A级景区,重建四义楼、恢复文峰塔等古建筑物。

  绿缀满城展现生态优势。坚持生态为核,构建以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绿道、防护林带等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城市绿化体系。全面展开绿化项目建设,启动建设里下河生态片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工程。加快完成南官河、海池河西延、兴姜河南延、紫荆河、下官河等滨河绿化项目,推进文峰公园、紫荆河公园、莲溪湖公园等重点公园建设进度。

  坚持城乡一体化 促进全面振兴

  加大小城市承载力培育力度。深化小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小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加快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启动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按照小城市的发展定位实施与其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快安丰万象城市广场、周庄综合体项目建设。制定小城市产业规划,主动接受中心城区产业辐射,积极融入周边城市产业链布局,提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产业层次。

  挖掘特色小镇产业文化内涵。加强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美丽环境和传统文化三个重点主攻方向建设。结合特色小镇产业基础,求特而强,合理确定特色产业。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不盲目拆老街区,下细致功夫打造小镇特色空间形态,增强生活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着力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营造特色小镇美丽宜居环境。注重挖掘小镇文化内涵,尊重小镇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小镇特色文化。强化沙沟渔文化特色小镇旅游产业、戴窑特色小镇稻米产业培育,加快沙沟里下河风情渔港、“十八帮”渔事体验园、江苏省里下河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加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引领。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突出发展创意农田景观和采摘体验,着力在旅游农业上做足文章。加快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建设,保护传统建筑风貌,清理整治乱搭乱建,恢复优化农村生态,营造特色风貌和自然景观。加强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宜居、宜业的环境。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