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日泰州讯(李祝海张骏)初秋的天气依然炎热,巡河时走在渭水河两岸,兴化市竹泓镇水利站站长韩兴华却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清除了沿河两岸一些杂乱无章的违章建筑、捕捞设施以及农杂船等,巡河时直观感觉清爽多了。”作为从事河道管理的工作人员,看着昔日脏乱差现象突出的渭水河开始变得清秀起来,韩兴华心里油然生出一种成就感。
纵贯兴化市南北的渭水河,南起该市周庄镇东坂伦村,北至兴盐界河兴化大邹段,流经周庄、竹泓、大邹镇等11个乡镇(街道),全长约55.4公里。因沿线村庄较多,渭水河是该市河道管理和环境基础相对较差的河流。为破解河道管理线长面广的难题,兴化市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经验,以制度创新探索新的治水模式,率先在该市渭水河实施网格化治理,用网格化思维推进河长制落实,推动渭水河河长制工作走在前列。
渭水河在无声无息地流淌,也在无声无息地发生新的变化。
网格建在河道上,责任落在行动上
8月5日,兴化市大邹镇渭水村党总支书记、渭水河渭水村段网格长王连勇,骑着摩托车分别巡了两次河,一次是在中午11点前,一次是在下午4点左右。两次巡河均没有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兴化水利”手机APP,他将巡河情况发送到市河长办的管理平台。
对于王连勇来说,保护好渭水河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他们村的村名就来源于渭水河。渭水河渭水村段长约3.1公里,正常情况下,他每天巡河一至两次,遇到特别情况也不间断。7月初,他外出两天参加镇里组织的招商活动,便委托其他村干部代为巡河。在他看来,河道网格长及手里的“兴化水利”手机APP,其实就是一种责任,一天不在河边走一趟,心里就好像有件事没放下一样。
渭水河流经11个乡镇(街道)的34个村(社区),这些村(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共同织成了覆盖渭水河的一张管护大网格,王连勇只是其中的一格。
开展河长制网格化治理是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的一种制度创新。兴化市河长办将管理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及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资源整合、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和责任落细落小落实,打通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力求实现网格管护范围内无新增违法建设和违法圈圩、无占河打桩、无垃圾堆放、无大面积水花生、水葫芦等水上植物聚积,无畜禽养殖和珍珠养殖,无渔网渔簖和大罾地笼,无机械捕捞螺蛳,无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提水养殖水草直排入河等破坏水生态、水安全行为的发生。
作为治河治水的创新模式,结合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兴化市河长办将网格建在河道上,创新推进河长+网格长的“一河双长”治河治水模式,通过“定员、定格、定规、定责、定位”等方式,为河道管理、治理引入了“一池春水”。
网格长主要由沿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担任,作为河湖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必须自觉履行职责、按要求巡查辖区。渭水河竹泓镇丁刘村段虽然只有700多米长,但因距离村庄较远,而且只有走田间小路才能到达,连电动车都不好骑。每巡河一次,丁刘村党支部书记、渭水河丁刘村段网格长刘春洲总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来回4公里多的路程,走一次就流一身的大汗。为了不让自己的网格在管理上“出格”,刘春洲认为,这样的汗水必须要流。
网格长“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前几天,兴化市周庄镇东坂伦村党支部书记滕移山在巡河时发现,渭水河岸边漂浮着几十只编织袋,当即安排人员打捞出编织袋,并送往废品收购点。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及时解决,这已成为滕移山对自己巡河时的一种工作要求。
东坂伦村地处渭水河最南端,与姜堰区接壤,把好“进水口”水质成为网格长滕移山的一大责任,为此,他要做到“内外兼修”:对内,要管理到位。最近,他们先后清理了渭水河畔的养鸡场、养羊场,封堵了一家破产企业的排污口,清理了河道中的地龙,并配合镇保洁公司打捞水上漂浮物。对外,要协调到位。加强与上游村村干部的接触和交流,采取卡口拦截及联防联治的方式实施河道保洁,从源头上减少水上漂浮物流入渭水河。
除了一部下载着巡河用的“兴化水利”APP的手机,每个网格长还有一本巡河日记,用于记录每次的巡河情况,渭水河的网格长还多了本网格化治理手册。这个夏日,竹泓镇九港村党支部书记周保阳的巡河日记记了一页又一页,日记里的每行字都是一次次巡河的轨迹,他的肤色因此也“增色”不少。
渭水河九港段长约2.6公里,周保阳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巡河一次。除了按照责任要求清理沿河的养鸡场、建筑垃圾、违法搭建外,一些苗头性问题也在巡河时被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7月10日,他在巡河时发现,一村民准备在渭水河边挖根基打桩建别墅,他在现场制止的同时立即将情况上报,第一时间处置了这一事件。村里的三个大罾取缔后又出现反弹现象,他将巡河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后,镇里和有关部门组织联合执法,拆除了大罾高杆、倒杆等主要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违法捕鱼现象。
“常在河边走”的网格员既是河道巡查员,又是现场处置员,更是河道信息化管理的“千里眼”“顺风眼”,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能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就地解决的及时上报信息,初步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河道管理格局。截至7月底,渭水河的镇村河长巡河2008次,发现问题607件,现场处置567件。
自担当渭水河蔡高段的网格长后,海南镇蔡高村党支部书记胡连勇就养成了每天巡河的习惯。前几天,他在巡河时发现,一位姓倪的村民正在河里插竹竿,上前一问,原来,这位村民准备在河里拦网养鸭子,胡连勇立即加以制止,并指导这位村民实施旱地养殖,在旱谷地上建水池子,确保不污染水质。
形成“一龙治水”合力,破解“九龙治水”难题
钓鱼镇钓鱼村渭水河段,有一段新加修的圩堤,这里以前是村民夏德义的种鹅养殖场,他在此已养了七、八年的种鹅。当镇里的联合工作组上门做政策宣传工作时,夏德义当即表示配合和支持河长制工作,他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主动处理了1800只种鹅,随后又拆除了养殖用房、饲料加工厂等,让出700多平方米的围垦场地。通过多部门联动式的工作机制,钓鱼镇渭水河“两违”整治等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河道管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而曾经的“九龙治水”现象,容易出现遇事相互推诿的现象,河道管理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渭水河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强化属地责任的同时,建立起跨乡镇的统筹协调机制,实现从“九龙治水”向“一龙治水”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综合治水的质量和水平。
渭水河海南段长6.51公里,流经东荡、蔡高、集镇、许马等村,两岸散乱棚舍多、岸线不整治、河中废弃农杂船多、占河违建多等现象突出,特别是集镇段,一些住户占河建房、占河经营现象尤为突出。
海南镇成立了河湖网格化治理联动指挥中心,由总河长任总指挥,河长办、村建站、土管所、经管办、司法、派出所等相关职能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协同推进渭水河的整治,同时成立三个工作小组,集中整治渭水河沿河环境,重点解决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一商户在海南镇集镇渭水河边经营石灰多年,沿河建了4个石灰池子,面积近300平方米,该商户在河岸边还有一幢上下两层的房子。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大量的工作,这户拆除了石灰池和沿河住房,一个难啃的骨头终于被啃下。
为强化涉河违法行为的震慑和打击力度,兴化市在渭水河流经的11个乡镇(街道)设置了11名河湖警长、18名河段民警,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开展对河道、湖泊和重点部位的治安巡查守护;组织开展对河道、湖泊治理保护宣传;做好涉水纠纷、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向职能部门通报涉河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等。如今,这些河湖警长、河段民警已经上岗履职,共同维护渭水河的生态安全。
海南镇集镇段有9户人家在河道上打下水泥桩,用以扩展空间建房。在整治行动中,海南镇拔除了打在渭水河上的151根水泥桩,少数人以“经济受损”为由到参与拔桩行动的人员家中滋事。海南派出所河湖警长及时介入,迅速平息了这起因河道管理而产生的不正当访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