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30日泰州讯(李祝海 平文策) 兴化市农业人口众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一个需要解决好的现实问题。作为职能部门,兴化市农业农村局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突出精准扶贫、创业就业、联农带动,以强大的推动力来激活富民“基因”,为农民增收提供内生动能。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0元,比上年增长8.8%。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农业系统技术优势,紧紧围绕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两大任务,突出特色种养、加工流通等产业,务实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脱贫29965户、49343人、207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占建档立卡总数的89.8%、88.3%、77%。全市投入8095万元,培植99个产业扶贫项目,覆盖118个经济薄弱村。曾经的经济薄弱村钓鱼镇八尺沟村,通过产业扶贫,流转800多亩土地建设“樱花生态园”,种植果蔬和绿色稻米。目前,生态园建成无花果种植园60亩、樱桃种植园60亩、大棚蔬菜园50亩、梨园20亩、花木园50亩,以及绿色水稻种植园500多亩。通过产业带动,该村预计今年村集体经营收入可达70多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120多万元。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专业技能型、生产经营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围绕“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业”“农业+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引导农民创业就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带头富”“带领富”的生力军。常年在外务工的昌荣镇安西村村民戴小祥去年3月返乡后,在市农技培训中心学习瓜果种植技术,培训中心的导师帮他设计了种植新品西瓜的创业规划。去年秋收后,学有所成的他回村建起30亩的生态瓜园并获得较好的收益。目前他的西瓜园已采收西瓜6万多公斤,毛收入25万多元,到收市时,预计亩产500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超过1万元。
以推进联农带动为目的,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现有农民合作社2130家、家庭农场2809家,规模经营比重达47%。他们把研究和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作为突破的课题,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提供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增收份额更多留给农民。以陶庄镇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设立的陶庄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将全镇家庭农场作为服务对象,实行从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专业化服务,提供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近年来,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规模达1万多亩,全程托管服务5000亩左右,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达4万亩(次)左右。
兴化市农业农村局推动小农户通过联户经营、联耕联种、组建合伙农场等方式,联合开展生产,并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共同发展,使千家万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针对农田零星、散杂,不便于大中型机械收种和秸秆还田等问题,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安丰镇的葛杨、钟南等村通过“联耕联种”的模式,破除田埂合并为方整大田,既增加了土地面积,又做到了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治,实现小农户与规模化农业的有效衔接。
千垛镇建立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果蔬专业合作社,促进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顾中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