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良渚古城遗址”刷屏 兴化也有个轰动全国的“良渚遗址”
2019-07-08 11:09:00  来源:泰州晚报  作者:宋燕  
1
听新闻

  记者 宋燕

  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提到“良渚文化”,泰州人并不陌生,在兴化蒋庄,也有一处良渚文化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良渚文化一个空间上的空白,是长江以北发现的比较纯粹的良渚文化遗址,是发现墓葬数量最多、最密集;葬具、葬式、葬俗最丰富;排列最整齐的良渚文化遗址。这在全国同类墓葬发掘中也是不多见的。据了解,目前,“蒋庄遗址”正积极申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蒋庄遗址”在边缘

  据介绍,蒋庄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类型,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所出土墓葬及玉琮等实物改写了良渚文化存在范围仅在长江以南的结论,因为“蒋庄遗址”在考古界的重要地位,入选201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蒋庄遗址”发现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在环太湖地区,有“良渚文化不过长江”的说法,而在长江以北200多公里处发现蒋庄遗址,使良渚文化的范围延伸到苏中地区,让考古界非常惊喜。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蒋庄这里处于良渚文化的边缘地带,先民们刚到这里时,正是良渚文化最繁盛的时期,在此繁衍生息1000年后,恰好在良渚文化的衰落期,先民们又突然离开了这里。对于良渚文化的消失,考古学家们给出许多种猜测:它也许是遭遇了中原南下部落的入侵及奴役,而被奴役的原因则是“穷奢极欲”的埋葬制度形成的;也许是人口广泛从事玉器制作等非生产劳动,破坏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经济,最后导致无法抵御外来入侵而灭亡;或许是遇到了大洪水,蒋庄遗址的确发现了洪水淤积层;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先民们离开,仍然是一个谜。

  那么良渚文化到底是“南迁”还是“北移”,“良渚古城”和“蒋庄遗址”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当地考古人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蒋庄遗址”发现的文化遗物来看,有大汶口、崧泽、龙山、良渚和夏商等多个不同时期的,它是一种文化的大融合。在2011年南京博物院编写的《泰东河工程文物点文物保护规划》一书中,也曾提到遗址中包含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等各种文化因素,说明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文化碰撞、交流、融合和创新等,对中华文明起源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说,两者的关系也是先人们留下的历史之谜。

  蒋庄先人是如何生活的

  “在四五千年前,先民们的食谱很丰富。”负责动物考古的专家说,目前在蒋庄发掘整理的动物骨骼有2700多块,其中麋鹿和梅花鹿等鹿科动物占了70%以上。出土的鹿角都有切割和打磨痕迹,先民们用它们生产劳动,猪骨占了15%左右,从骨骼上分析,是已经驯化的家猪。此外,遗址上还出土了少量的狗和牛的骨骼,不过牛很可能并没有用来耕种,和麋鹿一样,都是蒋庄先民们的猎物。

  专家说,在中国南方,虽然当时驯化动物的技术和条件已经成熟,但驯化需要喂食和照料动物,且需要等动物长大才能食用,相比而言,狩猎的回报来得更快。

  肉食是奢侈品,不可能作为主食,那么蒋庄良渚人主要用什么果腹呢?在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员把挖出的灰坑土用水洗后在放大镜下观察,找到了炭化的稻米、菱角、桃核、李子、匏瓜、葫芦籽、甜瓜籽、芡实,动物骨头中有麋鹿、猪、牛、羊、狼、狗、昂刺鱼卡以及小鸟的腿骨,这些都丰富了当时良渚人的食谱,说明当时的良渚人过着狩猎、打鱼以及耕种的田园生活。

  负责植物考古的专家说,当时的稻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米饭是主食之一。除此之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吃剩的芡实和菱角碎块和碎壳,这表明先民们生活的地方水网密布。此外,甜瓜类等瓜果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猜测先民们不但有农田还有菜园,而杏、桃、枣等果核则表明周围还有林地。

  从蒋庄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尺、骨针、骨梳子、骨箭,可以看得出良渚人已经正常使用生产、生活工具,并且有一定的度量衡。那时候,良渚人已经用石犁来破土了,用麋鹿角做成锄头,周边打井,用井水灌溉农作物……农作累了,他们就回家休息。

  当时的人们,是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根据考古发现古人使用类似支柱的证据,当时人住的房子是长方形或圆形的,良渚人几百年来一直建造“踩高跷”式的住房,将房子建在水面之上,水从房子下方穿过,降低被淹没的风险。有的先在地上挖基槽,然后插进一根根木头,再用草和树枝等拌泥糊成木骨泥墙,最后用树枝和茅草苫顶。

  考古人员在遗址范围内发现房址8座,包括水井、灰沟等遗迹,而发现的8座良渚时期房址,均为挖基埋柱的平地起建式,平面形状有圆形及长方形两种,并见多间联排式房址。通过对地层堆积的分析发现,房址在修建之前常见有大范围的浅黄色人工垫土,垫土多取自遗址

  附近,局部呈明显的团块状。在已经发现的几座住房中,有一座长方形的房子是在原来圆形房子上改建而成的,东西长7米,南北跨度不到4米。还有一座长方形的房子东西长不到10米,南北跨度3米左右,而且分成3小间。每一间都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向南开着的门,在当时房子面积已经不小了。说明已经有大量的人类在此活动。

  自蒋庄遗址从沉睡中被唤醒后,泰州市、兴化市以及张郭镇一直在积极做好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利用,多方奔走,争取上级的重视与支持,加大宣传,不断扩大蒋庄遗址的影响。

  2016年1月,蒋庄遗址入选中国社科院评选的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2016年5月,蒋庄遗址再度入选国家文物局评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8年1月,中央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专题纪录片《兴化蒋庄遗骨之谜》,向全国观众展示蒋庄遗址文化。

  2019年3月,省政府公布蒋庄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责编:石灵丹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