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高考结束 请泰州家长把这份防骗指南收好
2019-06-10 18:06:00  来源:泰州晚报  
1
听新闻

  昨天,高考落幕。高考季,也往往成为网络通讯诈骗的高发季。一些不法分子深谙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谓是无孔不入。昨天,市公安局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梳理汇总了历年高发的几个有关高考的骗局,提醒考生和家长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高考结束,等待考生的是查分、填报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等环节。在这些关键时期,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迫心情行骗,比如以“提前查分”的名义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进而盗取支付账号和密码,实施诈骗。

  此类骗局中,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价格又不贵,上当的人不在少数。具体操作手法为,高考结束后,骗子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

  对此,警方郑重提醒,考生及家人高考查分时间和渠道要以官方消息为准,即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试院,可登录其网站或官方微信等进行查询,未核实网站真伪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更不要填写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或者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骗局二:大数据天价咨询费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向咨询的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各地教育考试院已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合作,考试院按照教育部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对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数据均已进行公开,报考志愿前均向考生印发了志愿参考资料供研究填报。

  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无非是营销口号,其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推敲,而且志愿填报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考生本次高考发挥会影响成绩变化、别的考生志愿填报情况等。家长和同学们,在面对这些填报志愿APP、广告时需谨慎,提高警惕。

  骗局三:可花钱更改高考成绩

  每年高考后便有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得以认识能通过“黑客”进入高招办系统的高人,修改高考成绩,同时索要高价“服务费”,学生们就能得到满意的成绩。

  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网络帖子纯属骗局。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也行不通。因为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

  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通过网络公布后,考试院会对网上信息进行监控匹配,网站均设立严密的防黑客病毒攻击系统。

  骗局四:“补录”、内部指标

  为了迎合部分考生和家长“走捷径”的心理,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学校招生人员等特殊身份、或假装有“内部关系”来骗取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再谎称可以交钱换取“内部指标”或“特殊待遇”。

  这类诈骗在高考骗局中往往上当最多,损失也最大,高考招生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

  此类骗局中,通常考生的高考分数很低,面临无学可上或再补习一年的尴尬处境。“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或者有内部指标,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警方提醒: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有全国统一的严密的认证加密体系及监督机制。所谓的“内部招生”、“特殊指标”等基本是不存在的。考生和家长应当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收到来历不明的通知书要仔细甄别,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骗局五:谨防各种“野鸡大学”

  一到高考招生季,一些校名与知名院校相似的“虚假大学”就开始卖力宣传,打着“不看高考分数,进校包拿本科学历文凭”的旗号招生。然而假的真不了,这些“虚假大学”不光本身是假的,提供的学历和文凭也是假的。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抱着审慎的态度,注意甄别高校全称以及电话,手机短信发来的高校资料,甚至是相关通知书,要小心谨慎,谨防各种“野鸡大学”。

  如果家长收到某某学校或机构为孩子发放助学金的消息,可要多注意了,有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特殊渠道先了解学生的信息,然后骗取家长和考生信任,再打着发放助学金和补贴的名义进行诈骗。接到此类电话,考生和家长要第一时间与学校进行核实,特别是涉及转账汇款等情况下,更要谨慎操作,切莫贪小利吃大亏。

  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

  记者 顾和平 通讯员 张俊

标签:野鸡大学;考生;家长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