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泰兴划出半数长江岸线建设生态湿地、绿色廊道
2019-06-06 10:31:00  来源:泰州日报  
1
听新闻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初夏时节,站在位于泰兴焦土港的长江生态廊道虹桥先导段,凭栏眺望,远处江水滔滔、烟波浩渺,近处草木葱茏、莲叶田田,用唐代诗人张籍的诗句形容所见大江美景,最贴切不过。

  两年前,这里还是连片的鱼塘,如今已经成为“渔歌唱晚看日落”的好去处。朱青海不由地为自己当初主动响应政府“退渔还湿”号召、清退堤外鱼塘的举动叫“值”。

  泰兴拥有24公里的长江岸线。近年来,该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划出半数岸线,用于生态化建设和改造。

  然而,腾出长江岸线并非易事。由于长期疏于规划、管理,不少岸线被鱼塘、农庄以及各类船厂企业占据,解决工业制造和渔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成了泰兴长江岸线生态治理的第一关。

  2014年,一场拆、搬江边企业的战役,率先在泰兴洋思港至芦坝港江岸边打响。拆除过程中,一家电镀企业经历了生态整治的“断腕之痛”。该厂紧靠江堤,是环保部门重点监控企业,各类证照齐全,生产附加值较高。由于行业特殊性,管理部门对电镀企业实行“一地一审批”,并不再允许新建。因此,这家电镀企业只能拆除,不能迁移。

  “这家电镀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日常8条生产线运转,每年光支付生产线租金就要100多万元。”虹桥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说,园区为此拿出了1700万元的拆除费用,下如此大的代价,为的是要“绿色”GDP,绝不要“灰色”GDP。

  继拆、搬江边企业之后,2017年,该市启动实施“退渔还湿”工作,拆除江滩湿地鱼塘圈围。当初,朱青海江堤外承包了3个鱼塘,每年轻松入账几十万元,面对整治和拆迁,他积极响应,主动联系了盐城的一家鱼贩,低价将鱼塘里的鱼全部售出,腾出了自己的百亩鱼塘。据了解,仅仅一个月时间,渔民们就退出了300多亩鱼塘。

  考虑到渔民的实际利益,当地政府在下游江堤内为渔民们划拨新养殖区域,并积极帮着联系产品销路。在虹桥园区协调下,朱青海在江堤内建起了产品附加值更高的螃蟹养殖基地,年上市总量超过1万斤。

  据统计,通过整治,该市共收回江堤外大小鱼塘20多个,拆除小船厂6个,关停小化工等企业22家。

  一切尘埃落定,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修复长江生态。

  2018年,泰兴全面启动建设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该工程投资6亿多元,沿着腾出的12公里长江岸线,北起洋思港,南近六圩港,堤外江滩宽度100米,堤内50米。按照“把防洪安全放在首位,把绿色作为本色,把生态作为底色”的建设理念,堤外退渔还湿,修复生态,与天星洲生态区形成呼应;堤顶按百年一遇防洪要求拓宽改造;堤内植树造林,沟通排涝水系,增加小游园。

  经过一年的建设,工程主体已初现雏形。在洋思港至芦坝港,记者看到,当初船厂、化工企业林立的1.8公里岸线栽上了成片的中山杉,挺拔、秀美的中山杉宛如一个个“卫士”矗立在岸边,默默地守卫着“母亲河”。

  拓宽后的江堤宽度达到12米,蜿蜒曲折,犹如一条玉带跟着滔滔江水奔流向南,江堤外侧8米多高的挡浪墙,牢牢守护着一方平安。沿着江堤来到焦土港,堤外,百转千回的廊道勾勒出迷人的江岸曲线;堤内,占地478亩的长江生态文化街区,集长江文化展示、生态环境、休闲娱乐一体,成为居民放松身心的绝佳之地。

  “整个工程将于今年底全部完工。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放大长江‘生态+’效应,增加长江生态文化、科普节点,增强全员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意识,让生态与产业、生态与田园、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大江风光,成为泰兴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名片。”泰兴市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马书宁说。

  记者 朱敏丽

  通讯员 孙刚 济兵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