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一批明清古民居惊现港口老街区 最早的距今已有600年
2019-06-03 15:55:00  来源:泰州晚报  
1
听新闻

  位于卤汀河畔的姜堰区华港镇港口村,曾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泰州志《万历泰州志》(1604年成书)记载,当时的泰州下辖10个镇:宁乡镇、海安镇、西溪镇、樊汊镇、斗门镇、港口镇、秦潼镇、姜堰镇、白米镇、曲塘镇。港口便位列其中。昨天,泰州市文史专家黄炳煜,对港口一座保存完整的二层建筑做了实地考察,鉴定该楼屋建筑兴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除此之外,黄炳煜还发现一批明清年间的古民居,最早的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对研究港口古镇的演变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层古民居“藏身”港口老街区

  这座二层建筑位于港口村观音阁巷3号,“藏身”于热闹的集市西侧,整体结构为老式的砖木结构,是港口村唯一的一座二层古民居建筑。

  屋子的主人是71岁的凌顶云、70岁的宋秀文夫妇。

  老屋是宋秀文家祖上留下来的,“从奶奶那一辈,我家就已经住在这里,之前的就不太清楚了。前前后后一共住了四代人,至少住了100多年。”宋秀文说。

  宋秀文介绍,老屋原先有前后两进,两进之间都有厢房相连接,使其变成了一个整体。房子中间有一个不大的天井,用来采光。小时候,她常和姐姐在阁楼上玩耍。前面一进楼房二层的客厅里,停放着奶奶的棺木,那是她们极少会去的地方。

  港口村96岁的王焕文老人回忆,当年宋家在当地算是很有钱的,楼房里经营着“东德顺槽坊”,宋秀文的父亲在里面经营着卖米、卖油、卖酒的生意。“现在的港口大街原先是一条南北向的河道,宋家的槽坊就在河的西侧。当年,河两侧开着各式各样的小店,很是繁华。”

  1968年,港口建大会堂时,宋家前面一进楼房被拆,东西厢房也随后被拆除,如今只保留下了北边的一进,依然在静静诉说着宋家当年繁荣的历史。

  专家鉴定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昨天,对古建筑颇有研究的泰州市文史专家黄炳煜第一次到港口实地进行了考察。

  经测量,该楼屋面阔10.8米、进深6米、高7米左右。通体青砖、黛瓦,是传统的泰式民居建筑。楼房的第二层基本保持原貌。由20根、17厘米粗的圆木支撑起整个屋架。黄炳煜介绍,要判断一个建筑的年代,首先就要看它的建筑特色。根据这栋楼屋的梁架及节点,以及墙体做法等,可以判断出该建筑距今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为时代特征比较明显,其后就不这么做了。

  这栋建筑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的墙体比较宽,经测量墙体宽度为53厘米。“墙体之间其实是空心的,中间填充了碎砖、泥块等,这样做是防止下雨时,外墙往屋里渗水。”黄炳煜介绍。

  经过专家的解释,凌顶云、宋秀文夫妇终于解开了心头多年的疑惑。“当年修补东墙时,我们就发现墙体内确实填放了不少碎砖。我们还以为是为了省钱呢。没想到还藏着这样的玄机。”

  黄炳煜接着指着屋顶介绍:“屋顶的几根大梁不是呈直线倾斜的,而是带有一定的弧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下雨时,雨水可以有个缓冲,不会直接从屋顶冲刷下来。现在的建筑已经很少采用这样的风格。”

  二楼地面铺设了木地板,木地板长2.6米,宽10多厘米,厚4厘米,可见当年屋主人的经济实力。

  来到屋外,黄炳煜指着后墙介绍,该建筑使用的砖块,要比其他房屋的砖块大而且厚,砌筑时从下往上微微内收,是早期的做法,这也验证了这座房子的历史。因为每个历史时期烧制的砖块规格不同,砌筑方法也有区别。

  “在里下河一带能发现这样的楼屋也属罕见,走遍水乡地区,很难见到类似于这样规模的房子。港口周边当年不生产粮食,都是从兴化转运到泰州卖的。港口在当时就是一个重要的粮食转运点,古镇就是依靠商业形成的。该建筑的发现,对研究港口古镇的演变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黄炳煜说。

  对于该建筑的维护,黄炳煜建议房主,不要轻易拆建,要修旧如旧,不要破坏房屋原有的建筑风格。

  一批明清古民居见证古镇历史

  港口在唐朝之前是一个名叫“郭栾潭”的村庄,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据《港口竹枝词》记载,唐时“龙逐栾氏”以后,改名为龙溪镇,到了元明之际才叫做港口镇。港口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除这处楼屋外,港口还有明代及清代早中期的一批优秀古民居。

  在此次的港口实地走访过程中,文史专家黄炳煜就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古民居,时代可追溯至600年前的明朝。这座建筑位于港口大街东侧,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在港口村的益寿巷,黄炳煜也发现了一批乾隆、嘉庆年间的古民居建筑群。尤其是益寿巷8号,其保留着完整的“厅、堂、灶”的结构,这在整个泰州的古建筑中都很少见。

  益寿巷8号主人64岁的韩立富说:“奶奶生前说,益寿巷在清朝末年叫宋家巷,巷里住着的大多是宋氏家族的后人。从我记事起这些老房子就一直在。”

  走访过程中,黄炳煜还发现了一批较有价值的石鼓、石墩、石牌坊等文物,这些老物件也共同见证了港口古镇的演变史。

  记者胡桂材

标签:港口;古民居;古镇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