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4日泰州讯(孟忱 陆星辰 董鑫)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三年“百日维薪”行动,为5829名农民工讨薪8900余万元;
这是一连串的“普法攻势”:从建立普法宣讲队伍,到印发援助手册,再到表彰公益大使,群众“信法不信访”蔚然成风;
这是一个部门协作的“机制风暴”:与住建、人社、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加强沟通,聚合力为农民工维权。
去年6月,司法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6个地区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泰州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泰州“百日维薪”行动,正从“地方特色”发展成为“全国品牌”。
“百日维薪”带来“两个80%”
【镜头】在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来自该区一家企业的农民工代表王某看着拿到手的现金,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原来,该公司一直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加班费以及社会保险费等,工人们多次协商未果,由此还引发了40余名职工聚集在区政府上访事件。在海陵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企业最终与农民工就拖欠的各项工资费用签订了调解协议。
【画外音】近年来,农民工讨薪难事件频频发生,尤其在年关岁尾集中爆发,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从2016年开始,泰州市司法局于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10日,在全市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百日维薪”行动,三年来为5829名农民工成功讨薪8900余万元,有效化解了大批劳资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纵深解读】泰州市司法局局长孔德峰介绍,“百日维薪”能取得一定成效,归纳起来有四个原因:秉承“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理念,当好农民工身边知冷知热的贴心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抓准时间节点,元旦、春节“两节”以及全国“两会”均在“百日维薪”行动期内,讨薪案发数较平时高出近5倍,涉案金额平均高出3倍左右;搭建市县乡三级法律援助实战平台,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坚持“一盘棋”思想,举全局之力打好百日会战。三年来,泰州基本做到了两个80%:80%的农民工维权案件经过调解程序结案;经过调解结案的农民工案件,80%以上的合法收入得以维护,最大程度保护了农民工的权益。
“普法攻势”扭转“以访代法”观念
【镜头】毛某在泰州打工时意外摔伤颈椎,经司法鉴定,构成三级伤残、三级护理依赖。“涉事”宾馆仅支付了部分先期医疗费用便不再过问。毛某家人多次通过信访、媒体等途径寻求帮助,均未得到妥善处理。在泰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讨回了120余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如今,毛某成了一名普法宣传志愿者,逢人便说“‘百日维薪’好,真心为老百姓讨公道”。
【画外音】由于务工时间短、工作地点变动频、法律意识弱等缘故,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为讨要工资,大多数农民工采取向政府群体访、示威讨薪等极端方式。泰州开展“百日维薪”行动,除了帮农民工成功讨薪外,还有一层目的就是普及法律知识,扭转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理念。
【纵深解读】泰州市司法局局长孔德峰表示,围绕农民工群体对依法维权“不知道、不愿意、不相信”的现状,市局
建立了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援助宣讲团和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两支队伍,让近百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普法教育;印制发放“百日维薪”行动指南和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手册15万余份,投资30多万元制作“百日维薪”动漫公益广告宣传片;先后命名表彰了3批40名“百日维薪”公益大使,将他们的事迹编印成册发放,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氛围。
“协同机制”释放“拳头效应”
【镜头】泰兴市法律援助中心在“百日维薪”行动期间,接待一起群体性讨薪案件,涉案118名农民工总计被拖欠工资400余万元。法援中心指派律师介入后,会同法院、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门,仅用三个月时间,在春节放假前帮助118名农民工讨回拖欠三年的工资款项。事后,涉事农民工赠送多面锦旗表示感谢。
【画外音】为进一步做深做实农民工维权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大胆创新,泰州司法局通过跨部门协作机制吸引更多力量合力为农民工维权,形成“拳头效应”。
【纵深解读】泰州市司法局局长孔德峰介绍,该局加强与住建、人社、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沟通,出台了《关于加强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泰州市建筑工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登记注册的37000多名农民工纳入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库,实时共享农民工用工记录、薪酬发放、雇佣关系等信息;建立拒不执行欠薪企业“黑名单”制度,聚合力为农民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