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玻璃画技法濒临失传 92岁泰州老艺人渴望手艺有人传承
2019-05-08 16:03:00  来源:泰州晚报  
1
听新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具玻璃画曾经风行一时,在居民家中的中堂或高低柜、衣柜、木床等家具上,玻璃画的影子随处可见。今年92岁,家住凤凰街道塘湾社区的老人李太生就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玻璃画高手,每年出自他手的玻璃画数百件,或许,你家里的老物件上就曾有他的作品。

  如今,玻璃画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尘封在时光里,辉煌不再,但李爹却还坚守着这门手艺,并且渴望着有人能将它继续下去。

  在塘湾社区,问起李太生,街坊邻居都熟悉,纷纷领路,“画玻璃画的李爹啊?就是那一家。”李太生的家临街而立,进入前厅,穿过小小的天井,这一小段路上就堆放了不少他创作的玻璃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各式主题,看得人眼花缭乱。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李太生身体和精神都很不错。提起玻璃画,老人更是滔滔不绝起来。“年轻人可能对它还不了解,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火了,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每幅作品都蕴含着美好、吉祥的寓意。”李太生告诉记者,因为家中穷,十多岁时,父母就为自己找了姜堰的一位玻璃画老师傅,跟着他学手艺。“从十多岁画到现在,70多年了。”

  李太生告诉记者,当时的玻璃画,式样单一,风格土气,主要是画万年青之类的图案。出师后,自己在塘湾开了间镜匾店,做起玻璃画的生意。为了迎合顾客喜好,李太生开始尝试画一些新题材,从山水到花草、鸟兽以及古代神话人物等,画作刚柔并济、遒劲有力。

  玻璃画好看,可画起来却不容易。“画画的颜料包括油彩、油漆、水粉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李太生介绍,画的时候,先勾线条,打好底子,再着色。“绘画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尽量一气呵成,一旦停顿了,停的地方就会出现断层,影响画的美观。”

  “漂亮精致的玻璃画,制作过程中最难的在于绘画过程当中都是‘反画正看’,程序也与传统的绘画完全相反,而且不能够反复修改和描绘,这些都非常考验绘画者的功底。”李太生说。

  家家都有他的作品

  “那时候,街上还有一家也是画玻璃画的,可是,就是没有我画的受欢迎。”李太生一直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虽然幼年时,家里条件不好,可他一直爱好书画,常常自己练习琢磨,渐渐地,他成了当地绘制版报、版画的“御用”人员。

  1959年,李太生被当地文化部门选派到省文化艺术学校(扬州)学习一年,师从叶矩吾、喻继高、宋文治等美术大师。老师们理论结合实际,在课堂上现场挥毫泼墨,这让李太生大开眼界。“这段学习经历对我有很大的提升,我的作品风格也受他们影响很大。”李太生说,他的画作多以简洁的线条和艳丽的色彩构成,兼具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特点,相比于传统玻璃画,给了人更多美的享受。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玻璃画为装饰的镜匾行当很吃香。“中堂、高低橱、大立橱、四扇屏、六扇屏……好多都是用玻璃画来装点,市场非常火爆。”李太生说,因为他的玻璃画题材新颖,反映了民风民俗,受到不少居民的欢迎,家里的玻璃画总是供不应求,基本上当地每家每户都有他的作品,不仅受本地老百姓欢迎,还有镇江、扬州的顾客赶来定制,经常要加班加点赶制。

  每画一幅,他都尽心尽力。“爱人给我打下手,一般一天能画好一幅。”李太生说,玻璃画还很耐放,早年所用颜料都是上海产的长城漆,色泽经久不褪,也不剥落。“直到今天,这条街上还有好几户人家的中堂挂的是我画的玻璃画呢!”李太生笑道。

  希望把手艺传承下去

  虽然曾经火爆,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玻璃镜匾逐渐淡出市场,“现在基本没什么生意了。”李太生说,但对自己来说,玻璃画却是一门怎么也丢不下的手艺。“它不仅养活了我们一家人,也是我这一辈子的爱好。”李太生告诉记者,目前,周边还在画玻璃画的可能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了。

  “我们现在都劝他不要再画了”,李太生的女婿丁利生告诉记者,由于年轻时长时间蹲着画玻璃画,老人的腿脚落下了毛病,双腿关节变形弯曲,平时行动还要依靠拐杖。

  虽然身体不便,但李爹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偶尔还要拿起毛笔,在玻璃上画几笔。”李太生笑着告诉记者,不画玻璃画的时候,自己就改画三合板画。选用面料较好的三合板,打上白色漆底,晾干两天,再用油漆作画。画好后装框,可以自己欣赏,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

  2014年,李太生还加入了泰州市花鸟画协会,目前,是协会中年纪最大的会员。闲暇时,他还积极向报刊或者市内书画大赛投稿,“能不能选上没关系,重在参与。”

  随着年纪渐大,李爹也在思考着自己的这门玻璃画手艺该如何传承下去。“如果有年轻人或者学校的孩子们对它感兴趣,都可以来找我,我很高兴能带着大家一起画画。”李太生说。

  记者申莉敏

标签:玻璃画;作品;三合板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