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靖江居民张一飞亲历渡江战役:过家门而不入 顶着炮火渡长江
2019-04-18 15:28:00  来源:泰州晚报  
1
听新闻

  那是1949年春,毛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取得更伟大的胜利。这让当时正在盐城华中革命大学学习的张一飞和同学们热血沸腾。

  4月上旬,学校的唐教务长集中即将毕业的学员,开讲“最后一课”,他挥扬着手臂,用澎湃激昂的语气,鼓励大家坚定革命的人生观,在今后的斗争和工作中继续学习……

  带着火热的激情,带着解放全中国的憧憬,张一飞和同学们完成学业后投身军旅,整理行装列队开拔。一路上,年轻的军人们兴奋不已,边走边唱:“扬子江,浪滔滔!我们革命热情高……”

  抵达部队后,张一飞被分配在十军团31军后勤部。虽然后勤部战士不要上阵杀敌,可工作也是满满的。打扫战场、处置俘虏、运输军资,张一飞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内心却是充实而幸福的。战场上需要补充兵员,后勤部每天都有战士被调往前线参战。张一飞兴奋地期待着自己也能浴血疆场,报效祖国。

  时隔不久,张一飞所在的部队接到出征命令。他们先到达南通平潮,住宿一夜后,部队又辗转向西,到达泰兴黄桥镇。

  4月中旬的如靖泰地区,已经进入战备状态。解放军开始统一轻装,抽掉棉军服里的棉花,换成夹衣。前线的士兵,更是枕戈待旦。

  张一飞所在的部队,很快行军至靖江罗家桥港口。渡江战役,就此拉开了帷幕。

  张一飞的家乡就在靖江东兴镇惠丰村,虽近在咫尺,可军令在身,他的脑子里没有闪过一丝回家的念头。

  同行的北方籍战士,第一次看见滔滔江水,不少人都有点胆怯。他们以为,长江和黄河一样,冬天会结冰,人可以直接从冰上通行。可眼前滚滚的波涛,让他们对渡江产生了畏难情绪。张一飞以自己在江边长大的经历来开导他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渡船。

  顶着枪炮冲过长江去

  4月20日下午,部队加餐。战士们吃上了靖江支前百姓送来的慰问品,有鱼、肉,还有靖江特产的豆腐和粉皮。

  天色渐暗,江堤上、江岸边,看不到一个人影。张一飞和战友们都躲在岸边的树丛里等待命令,四周静悄悄的,静得可以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突然,江面上炮声四起,有火光在江面上迸裂,又瞬间熄灭。上级下达命令:那是英国军舰从南京撤退,沿途向北岸打炮,对我军并不构成威胁,可不予理睬。

  凌晨5点多,南岸的黄山顶上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还有类似手电筒射出的光芒。张一飞后来才知道,驻扎在江阴黄山的国民党军队,被我军地下党动员起义,解放军先头部队,早已悄悄渡过长江。

  随着渡江命令的下达,解放军坐上一艘艘渡船,像离弦之箭向南岸驶去。

  后勤部队的渡江时间是夜里9点至12点,3个小时必须过江。张一飞和战友们冲到江边,随便哪艘船,只要坐足9人,即可开船。他们坐的是一艘捕鱼的小船,除了9名战士,还有船工、民兵各一人。小船摇摇晃晃,在江水中起伏不定。身边,不时有子弹穿梭而过,有炮弹飞落而下,坠落炮弹激起的水柱盖过了整个船身。

  当时不是没有大一点的船。但能容纳三四十人的船是用来运送军马和大炮的,留给战士们的,多数是小渔船。面对穿梭的枪弹,张一飞也心慌起来,可想起学校教员的教导,憧憬着将来美好的生活,他的心情不由平静下来。

  到达南岸,张一飞和战友们跳下船。登岸处江水齐膝,一行人迅速趟过登陆。

  一路都有奔跑的战士,还有响彻耳畔的命令声:“快点,跟上、跟上!”黑夜里,张一飞不知身边飞奔而过的是哪支部队,也没有谁发出明确的方向指令。指导员拉紧了张一飞,他是北方人,根本听不懂吴语方言,离开张一飞,就寸步难行了。

  天空下起了小雨。张一飞和战友们看到前面有灯光,赶紧过去问路。见到几位女战士,对方说:“我们是前线后方医院的,怎么走,我们也不知道。”

  无奈,张一飞和战友们找到当地老乡,在老乡家里休息了下来。天亮找到所属部队后,张一飞他们才知道,我们的渡江大军已经横扫苏锡常国民党军队,直往南京而去。

  “娃娃兵连”牺牲11人

  在随后的行军途中,张一飞总能听到战友传播的捷报:我们的部队拿下了杭州,我们的部队抵达厦门……

  可是,就在即将进入上海时,张一飞所在的后勤部队和友军一起,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斗。

  那是在奉贤,国民党军队利用日本人建造的碉堡,顽强抵抗。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双方伤亡都较大,连张一飞所在的后勤部队也加入了战斗。战斗持续两天两夜,解放军才艰难取得胜利。就在那次战斗中,31军的“娃娃兵连”牺牲了11名战士。

  “娃娃兵连”都是新兵,有140人,平均年龄不到20岁,他们一般都有初、高中文化,且能歌善舞,是全连的“宝贝”。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他们加入战斗。可那一次,一下子就牺牲了11人,最小的年仅16岁。张一飞打扫战场,清理战友遗体时,忍不住哭了。多少年了,张一飞都忘不了那些年轻的生命。他感慨地说:“战旗是用鲜血染成的。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啊。”

  “娃娃兵连”的指导员放不下内心的自责,自请处分。上级命令说:不处分,但要读一读拿破仑的故事。指导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找到张一飞,请这个“秀才兵”开解。张一飞告诉他,普鲁士和法国打了一百多年仗。有一次普鲁士军队包围了法国巴黎,拿破仑让手下的一位大校招募军队,上前线打仗。两天后,大校就招回两万士兵。这些士兵都是大学生。拿破仑知道后,将大校痛骂一顿,说,我要你们军队干什么,不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吗!大学生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我们要保护的对象。即使他们是自愿上战场,我们也不能这么做。两万名大学生又回到了校园,战后,他们成为了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没过几天,上海也宣告解放。张一飞随部队入驻上海。他们严守纪律,不打扰百姓,晚上就睡在马路上。

  言传身教给晚辈树榜样

  全国解放后,张一飞随部队原地安置,留在了上海,在当时的上海市嘉定县供销社工作,直至离休。

  张一飞生有一个儿子、五个女儿,如今已是子孙满堂。每次,一大家人聚在一起,一盏小酒喝过之后,老人都会和子女们谈起当年的往事,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踏实工作。

  张一飞老人的四女儿张辉说:“父亲的一生充满坎坷,他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很值得子孙们学习。父亲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每代后辈中至少要有一个孩子去参军报国。我的二女儿就遵从外公的心愿,当了几年兵。”

  张一飞的爱人回忆,老伴年轻时的奖章挂满半边胸口,一侧衣角都被拽了下来。

  73岁那年,张一飞出了一次车祸,手臂、腿骨多处骨折。恢复后,不方便大幅度运动的他,开始迷上了写字、作画,这一坚持就是近20年。如今,张老每天都坚持写字、作画,并通过媒体关注国家时事政治。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且有不少作品多次获奖。他还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给居民们尤其是青少年讲述当年的渡江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为美好的明天继续努力拼搏。

  记者 胡桂材 通讯员 仲一晴

标签:部队;战士;后勤部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