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在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一位身穿戎装、胸前挂满奖章的老人吸引了众人目光。在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渡江木船前,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前,老人细细观看,不时和一旁讲解员交流。他,叫史保东,是曾在天安门上出现过的泰州籍“敬礼老兵”。
扛过枪,打过仗,渡过江,立过功,领过奖……“敬礼老兵”史保东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1926年,史保东出生在泰兴胡庄镇史庄村(现高港区胡庄镇史庄村)。1940年8月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64年转业到吉林省水利厅任水产处处长,1988年离休。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老兵史保东,向受阅部队全程起立敬礼。他的这张老兵敬礼图戳中了万众泪点,在网上流传甚广。今年2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在“强军思想引领新征程”的专栏中刊发了题为《那一刻,我们光荣接受检阅》的文章。文章一开始便用500多字采访了史保东。
14岁参军,肺部曾被子弹打穿
史保东有着心酸的童年。他9岁丧父,父亲留给他们兄妹的只有一亩半地、半间房,全家六口人同挤一张床,同盖父母结婚时的一床被。
受生活所迫,母亲只好咬着牙一狠心,让未满13岁的史保东到离家50多里的长江边,为地主家放牛、割草、烧火、扫地、刷碗。
“有一次,割牛草时,镰刀砍到了腿上,化了脓,不能干活,地主不但不给吃的,还将我毒打了一顿。”史保东回忆,不仅自己三个月的工钱没拿到,还被赶出地主家大门。到家后,他和母亲抱头痛哭了一场。后来,腿伤还是他母亲用土法子:茅厕里的一块板子烧成灰,包在伤口上才好的。
1940年,14岁的史保东从史庄村入伍参加新四军。由于部队行军打仗,他和家里一度中断了联系,一直到1949年准备渡江战役时才回到了阔别9年的家乡。
参军才一个月,史保东就参加了攻打黄道河的战斗,缴了敌人一支七九马拐步枪。第一仗,少年史保东打出了胆量,紧接着他被调到团部教导队。
史保东回忆,1942年,在兴化县龙王庙村,其所在的新四军部队受到日军的围攻。面对人数众多的敌军,战士们利用有利地形,与日军在一天内进行了两次战斗,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伏击战。“即使在抗战最艰难的年月里,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也丝毫没有动摇,反而愈战愈勇。”
战场上,史保东主动承担最艰难和危险的任务,全身曾多次负伤。其中,在1944年的大岗战斗(兴化与盐城交界)中,因封堵日军的下乡扫荡未能成功,史保东在撤退途中被日军“三八”式步枪击中,肺部被子弹从背后打穿。时至今日,他身上的伤痕仍清晰可见。“那是我受伤最重的一次,当时肺部被打了个窟窿,里面都是淤血,但最后我顽强地活了下来。”想起当时的情景,史保东很是感慨。
尽管当时伤势挺重,但伤一好,史保东就不顾医生的拦阻,第一时间又上了前线。“那时就想着多杀一个鬼子,胜利就多一分希望,一刻也不能耽误。”
史保东表示,参加革命有两条思想必须牢记: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那个时候我们的革命精神很简单,就是一心革命到底!我现在活到90多岁了,4次负伤没有把我打死,我感觉不错。就算打死我,为国家牺牲了,我也感到光荣。”
乘坐木船,在靖江小黄山渡江
史保东参加新四军后,抗战时期随部队南征北战,开辟了江宝高一分区,兴化、东台二分区等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反清乡、反扫荡和对日伪大反攻等数十次战斗战役,有力打击和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
因作战勇敢,1942年和1945年,史保东获战斗模范奖章各一枚。后来,史保东又参加了涟水保卫战、涟水攻坚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苏州、上海战役等。1950年部队改编,史保东调到空军第11师。1956年授少校军衔、抗日战争奖章、解放战争三级勋章。
本月初,史保东终于回到家乡。谈起70年前的渡江战役,老人仍保留了一口熟悉的泰州乡音,“当时渡江作战没什么害怕的,所有人都在为了战争的胜利往前冲。”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靖江的长达千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险,打响了著名的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我们是从靖江小黄山东侧渡的江,进军江阴要塞。当时江阴要塞炮兵已被我地下工作者控制,所以一炮未放,渡江很顺利。”史保东说,渡江前,我方已派人侦查了对岸的地形,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指挥得当。船未到岸,战士们就呐喊着跳入江水中往岸边冲,当时水淹到腰部以上。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史保东一边走一边看。馆内很多设施和场景让老人神情激动。当看到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渡江木船时,他说,我们当初就是乘坐这样的船渡江的。宣传屏上放映着支前民工讲述支前故事的场景,史保东还不忘向纪念馆讲解员查点,这些民工还健在吗?
参观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东线作战指挥部旧址过程中,这位九旬老人不时驻足观看。在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经过要图前,老人找到了当时自己渡江作战的地点:靖江一带。“我当时就是在这儿和战友们一起渡江的,当时我是营级指挥官。”
“根据战斗部署,我守好了自己的岗位,尽了力,无愧于党和人民。”回望烽火岁月,史保东感慨万千。
“支前民工很多,泰兴、兴化、东台、盐城一带都有人参加担架队,运送粮食和战斗物资。”谈起战争年代军爱民、民拥军的场景,史保东说,“离开了人民的支持,想靠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是不可能的,人民军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当年渡江作战乘坐的是木船,如今我们有了现代化的海军,作为一名抗战老兵,由衷高兴。”谈到近年来国家、军队的发展,史保东举起右手,语气坚定地说,“祖国强大了,军队强大了,现在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轻易欺负我们了。”
天安门观礼,一生中最高的荣誉
尽管已94岁高龄,但看到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东线作战指挥部旧址大院里飘扬的五星红旗,老人仍下意识地挺拔了身姿、立正行军礼。
回忆起2015年9月3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大阅兵仪式的感受,老人难掩兴奋:“当时有人叫我坐下来休息,但我没听他们的,我一点也不感到累,就是坚持要敬礼。这是革命的传统,是互相尊敬、互相爱护的表现。”
在装备方阵接受检阅时,史保东向受阅部队起立敬军礼长达1小时40分钟。在当天的央视直播画面中,史保东的敬礼特写镜头长达5秒钟。也就是在那一天,数亿中国人记住了这位“敬礼老兵”。
“没想到自己后来被那么多人知道。”史保东说,这一次,他是代表所有牺牲及过世、不能前来的战友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史保东是其中一位。“能被邀请到北京观看阅兵仪式,特别是接受习主席亲自给我颁发的纪念章,对我来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高的荣誉,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一件事,这也是对我们老革命老同志的最大鼓舞和奖励。”
新中国成立后,史保东随部队北上组建了自己的家庭,1964年转业,定居长春。史保东至今依然保持着革命时期的光荣传统,始终以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凡事不搞特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他至今住在没有电梯的六楼顶楼,每天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回望烽火岁月,史保东总能想起当年一起参军患难与共的同乡战友们。“我们一起去打仗的20多人,现在像我这样活着的也只剩下2人,其他人大部分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了,我非常想念他们。”
“我们这一代人是吃苦牺牲长大的,当年也没有条件读书,现在祖国这么强大,年轻人生活这么好,我们心里也高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多做贡献,这也是我们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心里话。”面对眼前的泰州市海军小学孩子们,史保东对他们做出一番寄语。
记者 唐春杰 通讯员 李艳 杨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