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靖江养殖刀鱼预计今年底可上市 每条至少有150克
2019-03-21 17:09:00  来源:泰州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是长江刀鱼全线禁捕的第一个年份,野生江刀正式“下线”。好在靖江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探索刀鱼人工养殖。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季市镇陈塘村的江苏中也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在该公司刀鱼人工养殖基地看到,塘内的3000尾江刀正欢快地游来游去,最快今年底就能“跳”出鱼塘,“游”上市民餐桌。

  同样名列“长江三鲜”的长江河豚人工养殖已成功10多年了,刀鱼与河豚最大的不同在于,河豚出水仍能存活,刀鱼出水即死。因此解决刀鱼出水即死问题是人工养殖刀鱼的第一步,靖江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靖江市农委渔政站在采捕刀鱼幼体的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捕捞出水的刀鱼幼体经简单处理后,成活时间能达到10小时以上。之后该市又不断探索,让刀鱼幼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在全国首屈一指。2008年开始,数以万计的刀鱼幼体先后游进该市马洲岛、新桥镇、孤山镇等地的刀鱼人工养殖点。

  “刀鱼养殖不仅投入大,见效慢,最主要的是技术关难以攻破。”江苏中也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行政副总戴剑锋说,先前该市几家养殖基地已陆续关闭或转行,他也是寻思了几年才在2017年开始尝试人工养殖刀鱼的。“养殖前,我特意找到了之前几个养殖户取经,还实地探访了省内几家养殖基地。”

  占地约26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坐落于村里一个僻静角落,平时谢绝外人参观。“刀鱼抗干扰能力很弱,饲养员在池边作业都要轻手轻脚,要是刀鱼受到惊吓,搞不好会一头撞在池壁上,就此一命呜呼。”戴剑锋告诉记者,几乎每次天气剧烈变化养殖基地都会有所折损,前年夏天有次打雷下雨,一夜之间就有上千尾刀鱼“翻了肚子”。后来公司加紧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场周边噪音较大,又损失了几千尾。“2017年第一批万尾刀鱼苗如今仅剩下300余尾,2018年又引进了5000尾,如今也就剩下一半,摸索了两年才找到些许门道。”

  记者看到,刀鱼养殖塘长17米、宽20米、深1.8米,乍一看与周边的其他几个养殖池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池塘四周的温度表、进出水口等设备都表明这里“暗藏玄机”。“为了达到‘野生’的口感,养殖池内的水全部取自靖江十圩港的循环水。”戴剑锋介绍,水中溶氧量、氨氮含量有严格标准,一旦出现偏差,金贵的刀鱼会立即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在刀鱼养殖塘边,一名饲养员正在用吸污泵吸取水底残饵、排泄物等。“国内人工养殖刀鱼之路探索10多年,成活率仍有待提高,最大的技术瓶颈便是刀鱼病害难控制、难治疗。”戴剑锋介绍,普通家鱼养殖塘一般月余换一次水,刀鱼爱干净,为了减少病害,半个月内一定要换一次水、消毒一次。

  长江刀鱼还非常“挑食”,为了找到刀鱼喜食的饵料,戴剑锋咨询过相关水产专家后,对鱼虾和现有人工饵料进行筛选,推出“分阶段饲养”的方案:在鱼苗入水后,先以特制的颗粒饲料和红虫,作为刀鱼的“开口饵料”;待鱼苗成长到180克至200克时,这时候鱼苗正处于“青年期”,需要逐步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换食“浮游动物+鲮鱼+小糠虾”的“美食套餐”。

  刀鱼“触网即死”。每次下网捕捞,都会对塘内刀鱼造成严重损耗。没有十足的把握,工作人员一般不会轻易下网。“养殖场最近一次调查的时候发现个头最大的已经长到100克至120克,大概有15厘米长。”戴剑锋介绍,刀鱼至少要有150克才能上市,而每一条刀鱼从幼苗长到150克,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

  随着气温逐渐转暖,养殖刀鱼将开始进食,体重也将加快增加。戴剑锋估计,首批“家养”刀鱼最快今年底就能走向市场。(记者 顾海燕 通讯员 张园)

标签:刀鱼;人工养殖;靖江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