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泰州姜堰区创新推出江苏首个乡村振兴人才政策
2018-12-26 13:00:00  来源:泰州日报  
1
听新闻

  “我准备投入50万元,将农事体验、民宿、农家乐美食等融为一体,扩大经营规模,争取年后就开张!”昨天,姜堰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农场主孙飞,一大早便忙着带领员工清理环境。

  孙飞的计划,源自前不久姜堰人“朋友圈”里“刷屏”的一条消息——11月27日,姜堰区创新出台《关于集聚“三水田园英才”推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江苏首个专门针对乡村振兴人才集聚的政策文件,其中包含不少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突破性内容,大大激发了各类人才到乡村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直点乡村振兴“麻筋”

  引导五类人才大显身手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一个教育强区,很多优秀人才不断走出去;而作为一个四线小城,吸引人才回流的‘磁性’又显然不足,‘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姜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郁榕介绍,区里出台这个《意见》,直接点了问题的“麻筋”。《意见》结合实际,聚焦高校毕业生、乡土人才、乡贤市民、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干部五类群体,量身定制一揽子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在姜堰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各显其能,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对上述人才群体的圈定,姜堰花了不少功夫。姜堰区委农工办主任周亚平解释,高校毕业生,这是“潜力股”,是有冲劲有活力有闯劲的新鲜血液;乡土人才,这是“技术股”,是农村实用技能型的“土专家”“田秀才”;乡贤市民,是指有资本有资源、愿到农村创新创业的在外能人或城市居民;专业技术人员,譬如农口部门的业务专家、农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等,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基层干部,则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要让他们干得更有劲。“这囊括了本土的空降的、体制内体制外的人才,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上‘接天’(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下‘接地’(姜堰乡村振兴特色)的人才阵列。”

  在外界看来,《意见》“含金量很足”,体现了姜堰区委区政府振兴乡村“决心和诚意很足”。

  比如,对到农村创业就业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创业投入资本金10%的奖励,3年内最高15万元生活(租房)补贴、3万元图书补贴,在姜堰购房的,给予最高15万元购房补贴;对兴办富民项目的乡土人才、乡贤市民,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奖励,所创项目吸纳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就业的,再给予每个岗位2000元一次性补助;支持乡村人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按照销售额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创新金融支农产品,最高可给予50万元贷款贴息。

  《意见》还着眼于推动乡村现有人才队伍“提档升级”,鼓励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带徒、才艺展示、文化传播等活动,给予最高3万元开办补贴和6万元场地租金补贴;将人才技术大力引向一线,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面向“土专家”“田秀才”、农业高级技术人才,招募特聘农技指导员,每年给予最高2万元服务津贴等等。

  最大特色是大胆探索

  创新实践赢得“掌声一片”

  在内行人眼里,这份《意见》最大的特色,是其创新实践、大胆探索。

  比如第9条规定,“对在职专业技术人才,利用休息时间到基层一线连续服务3年,经专项考核认定,表现优秀、成效明显的,事业人员符合职称聘用条件的,优先聘用职称,不受所在单位岗位设置总量限制。”这就拓展了体制内农技人员的职称聘用渠道,有效缓解了受岗位设置总量限制,农技人员取得职称不能及时聘用的矛盾,从而“点燃”了在职农技人才服务农村基层的热情。

  再看第10条,鼓励事业单位农技人员离岗到农村创业。“当时,相关部门对这条内容‘过堂’时,争论最多。因为现有文件主要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那体制内农口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能不能也这样做?”姜堰区人才办副主任郑晓璐说,“我们对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文件逐字逐句研读,发现省人社厅文件对这个问题曾明确答复‘其他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创新创业要求的,也可纳入’,因此,我区在符合相关政策精神前提下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个贴心的细节是,这份文件还关注解决客商的后顾之忧。比如老家在姜堰淤溪、长期在秦皇岛经商的一位客商,近期拟回姜堰投资创业,但又不放心孩子在秦皇岛上学。当得知根据《意见》,可以得到子女入学服务保障时,他回报家乡的信心更足了。

  另外,对基层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也突破性地明确了激励机制。《意见》提出,允许村干部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前提下自主创业,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以2018年为基数,连续两年保持年增幅20%以上,按其两年增量总和50%的标准奖补全村干部,最高不超过10万元。“这里对经济薄弱村作出专门规定,光有增幅不行,还必须完成脱贫任务。”周亚平强调。

  这样一份散发着浓郁创新味的文件,一经发布即成“网红”。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吴爱国说,“朋友圈”里的许多农技人员都很兴奋,纷纷转发并打出“鼓掌”符号,不少人已在摩拳擦掌。张甸镇张甸村支部书记任荣寿将《意见》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说实话,政策很鼓舞人,我相信只要条件具备,村干部们肯定都愿意投身创业。”另外,已有10多名在外经商的姜堰能人,主动和镇村联系了解政策,表示希望回乡投资兴业。

  眼下,姜堰区委组织部正牵头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制定《意见》的实施细则,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落实。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吴昊

标签:姜堰;麻筋;乡村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