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泰州这个村探索稻鱼共生脱贫路 亩均收益可达万元
2018-11-08 10:07:00  来源:泰州日报  
1
听新闻

  最近一段时间,泰州海陵区苏陈镇周埭村党支部书记仲建华和村委会主任杨秋红每晚轮流值班,看守着村里的一片稻田。

  这片稻田与众不同。一块块稻田四周被“回”字形水道环绕,犹如水乡垛田。稻田总面积20亩,其中15亩种植水稻,水域面积约5亩,平均水深1.6米,里面养殖了黑鱼、花鲢和鲫鱼。回归传统,让水稻和鱼自然共生,这是周埭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多地调研和反复论证,今年探索出的脱贫新路子——“稻花鱼”生态种养模式。

  探索生态种养脱贫路

  周埭村目前是苏陈镇唯一的经济薄弱村,地处偏僻,以传统农业为主,无工业发展。

  要致富,先探路。村两委去年四处考察,力求打胜翻身仗。在浙江青田,稻花鱼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达到每亩近万元,让大家动了心。

  顾名思义,“稻花鱼”就是“一种爱吃稻花的鱼”,在该养殖模式下,鱼吃稻花、虫子和草,可有效减少水稻虫害和草害。另一方面,鱼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在这种“稻鱼共生”模式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也能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今年初,周埭村集体在当地的三里湾流转了20亩稻田,并实施了水道开挖等改造后,正式启动了“稻花鱼”生态种养试点。在海陵区农委的技术支持下,这块稻田选用了我市红旗种业培育的优良稻种——南粳5055。该品种水稻秸秆较矮,不易倒伏,抗病害能力强,米质口感佳。

  今年5月,一批黑鱼、花鲢、鲫鱼幼苗被投放进了田边水域。仲建华说,青田“稻花鱼”模式下养殖的是鲤鱼,在我市销量不大且价格较低,经济效益难以凸显。对此,在市、区两级农委的指导下,该村另选了上述3个鱼种。好处在于,这3种鱼在水中分布于上、中、下三层,上层的黑鱼喜食小鱼,下层的鲫鱼负责在沟底捡漏,中间的花鲢食性杂,通过吸食浮游生物等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将纯生态进行到底

  在种养过程中,周埭村秉承“稻花鱼”特色,将纯生态进行到底。

  眼下水稻收割在即,在这片“稻鱼共生”的水稻田里,稻穗颗颗饱满,稻叶依旧碧绿。附近的农户连呼看不懂,村集体的田不施肥不打药还不除草,怎么水稻还长得这么好?仲建华介绍,为了保证水稻生长纯生态无公害,稻田特意购买了附近蚯蚓养殖场的蚯蚓粪作基肥。蚯蚓粪营养丰富,有着有机肥之王的称号。

  虫害和杂草如何应对?仲建华说,稻田每隔两三天会补水,使“回”形水道的水一直上涨至稻田,有时甚至将三分之一的稻叶浸没水中,这样使鱼游至稻田中消灭害虫和杂草,排泄物则为水稻留下有机肥料。

  该模式下放养的鱼,在未配备增氧设备的情况下,成活率接近100%,也让不少养鱼户称奇。仲建华推测认为,一方面,放养的花鲢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水稻能迅速吸收水域中的过量养分。他举例说,每当水域水质浑浊时,只要放水漫过稻田,第二天水质就能恢复清澈。

  打响品牌放大效益

  今年国庆假期,周埭村的“稻花鱼”提前火了一把。在该村举办的钓鱼大赛上,一位选手最多钓了14条黑鱼,最大的有6斤多,最小的也有近3斤。村委会主任杨秋红说,这次比赛为村里的“稻花鱼”吸引了不少粉丝,现在经常有人慕名前来钓鱼、买鱼。“跟一般水域的养殖鱼相比,‘稻花鱼’味道更为鲜美,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谁说农业难赚钱?杨秋红认真算了一笔账,眼下这片稻田里,三类鱼的产量可达1.2万斤,按平均每斤10元的价格计算,稳稳当当可以收入12万元。种植方面,测算水稻亩产近800斤,可加工大米550斤,保守估计15亩稻田可出产大米8000斤。目前已有多个买家以每斤10元的价格订购大米,收益可达8万元。“这意味着,种植养殖总收益可达20万元,亩均收益达1万元。”

  为了进一步打响品牌,周埭村还注册了“岱家农人”商标,设计了精美的礼品大米包装盒。仲建华说,眼下,村两委一班人正在千方百计跑市场,争取让大米和鱼卖出更好的价钱。

  “村集体已流转了150亩土地,明年将打造一个更大的种养基地。同时,还计划探索龙虾、水稻等共养模式。我们还准备选取合适的地点,开放钓鱼。”谈及未来,仲建华信心满满。

  记者 张仲明 特约记者 颜怀明

标签:稻田;水稻;黑鱼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