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两家之间砌一堵镂空墙 百岁老人与邻家老夫妇守望相助
2018-11-07 16:26:00  来源:泰州晚报  
1
听新闻

  海陵区斜柳巷16号,住着一位101岁的老人于子才。隔壁是斜柳巷23号崔广余家。两家之间有堵围墙,与众不同的是,围墙中间留下了9个镂空的花格墙孔。这些花格,成了方便两家交流的窗口。

  墙东墙西温情多

  “于爹今年101岁了,我们两口子一个80岁,一个75岁,跟他相比,我们还是年轻人。”崔广余的老伴姚秀华笑着说,“我们两家是近邻,于爹咳嗽一声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平常我们多留意,对于爹来说,就是个照应了。”

  于爹起得早,清晨三四点就起床了,起来后喜欢在院子里转转。崔爹夫妇起床后,习惯朝东边于爹家望望,看到老人起来了,在忙着自己的事,心里就放心了。

  姚秀华和于爹子女间都留了对方的电话。有一次,于爹肚子不舒服,他向崔爹求助,崔爹打电话给老人的子女,很快于爹被送往医院治疗。

  两年前,有个卖米的小贩短了于爹的秤,少给了5斤米。于爹回家一复秤,发现了问题,会计出身的他何时吃过这个亏?他急忙找到姚秀华。姚秀华闻讯,赶紧去追小贩,小贩躲到了邻居金兰英家的后院。姚秀华一把抓住小贩,指责他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欺骗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后来,小贩承认了错误,乖乖补足了米,并向于爹赔礼道歉。

  还有一次,于爹没有关好院子里的水龙头,崔爹发现后,用撑衣竿伸过花格墙关水,没想到把方向弄反了,水反而淌得更厉害。崔爹急得团团转,敲于爹门又没人应,就设法找来更长些的竹竿,上面绑上铁丝,伸过花格墙去,一番拨弄总算将水龙头关上了。

  小小墙孔作用大

  据了解,于家、崔家两家住的原先是一个大户人家的长条形平房,后来一分为二,分给了两户人家居住。于家大门朝北,崔家院门朝西,从于家到崔家,绕一圈足有二三十米。而花格墙让两家站在院子里就能抬头相见,通过墙上的花格孔洞,两家人可以轻松地看到对方庭院里的动静。你家择菜,他家杀鱼,你家养了只猫,他家灌了香肠……一看便知。更多时候,两家会隔着墙打打招呼,说说话,如同一家人。

  最早,两家之间是隔了一排竹篱笆,用来划分两家的边界。篱笆不高,两家隔着篱笆就能打招呼。后来,崔爹在南侧建了配套的厨房、卫生间,顺道将老旧的竹篱笆改造成砖墙,砖墙超过一人高。葛诚瑛看到了,赶紧过来打招呼:“奶奶,不能全砌成实心墙,让瓦匠师傅留几个花格(墙孔),方便我们两家打打招呼、递递东西。”

  建议很快被采纳了,于是,这道新砌的实心墙上就留下了9个花格墙孔。

  通过花格墙孔,互相传递的东西可是不少。今天崔家递个橘子,明天于家送个李子,礼尚往来多了,感情更深了,邻里之情也变得越发浓厚。

  “于奶奶在的时候,常给我们递来‘时鲜货’,豌豆苗面饼、老菱……我们两家走动得多,几家近邻常到她家打打小牌,喝喝茶,热闹呢。”崔爹的老伴姚秀华说。

  相对而言,于爹则比较安逸,因为他耳背。所以更多的时候,他安静地做自己的事,见人会和善地微笑。

  2004年,于爹的老伴去世。子女曾想接他回去一起住,可于爹不愿意,执意一个人住在和妻子相伴一生的老屋里。

  于爹听力不好,如果门关着,敲门是听不见的。老崔夫妇常隔着花格孔洞看这边的动静,与老人打招呼,早上老崔家常隔着孔洞递过去包子、面饼等小吃。

  崔爹夫妇要找于爹,有时敲不开门,他们就用撑衣竿伸过围墙上的孔洞,老人看到竿子在晃动,就明白了邻居要找他。

  邻里守望值得学习

  邻居金兰英住在于爹斜对门,她也是于爹家的常客。金兰英家烧炭炉,每天都会给于爹浇上两瓶开水。知道于爹喜欢吃白萝卜,她隔三差五送去切成片的白萝卜,放在碟子里让于爹拿着吃。

  2004年,于爹老伴因病去世,他情绪低落,有时在家哭泣。邻居们听了心里也很难过,经常上门看望、安慰,帮他逐渐从丧妻之痛中走了出来。

  对于这群好邻居,于爹格外感激,他记得有两个好邻居爱抽烟,就在家里备着香烟,邻居上门来玩,老人家就会敬烟。接过邻居递来的热气腾腾的小吃,他常会用作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有一次,崔爹生病住院,于爹知道后,不顾年岁已高,执意在子女陪伴下赶往医院去看望,并送去慰问品。

  不是亲戚胜似亲戚。这些年来,于爹一家人和邻居们成为经常往来的朋友。家里有孩子考上大学,老人过生日了……都会像亲戚一样走动。他们还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不收红包,只收祝福。

  “感谢好邻居们对我老父亲的照应。”于爹的大儿子于宏泰说,父亲岁数大了,虽说他们几个做儿女的每天都来给老人送菜,上门看望,但中间仍有一些空当期,父亲一个人在家,有众多邻里的亲情守望,让他们安心了不少。

  海陵区城中街道八字社区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伏宗勤说,社区正在打造“爱老在线睦邻里”社区服务品牌,发动中心户长、老邻居关心社区独居老人,经常上门看望,于爹和他的好邻居之间的故事是很好的典型。几十年来,邻居们坚持照应于爹,这个守望相助的故事真值得大家学习。

  记者 唐春杰

标签:邻居;老人;崔爹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