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泰兴:创新转型激发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2018-10-24 17:13:00  来源:泰州日报  
1
听新闻

  2900平方米的车间,14.7亿元的产值,1/4的国内市场份额!

  这是位于泰兴经济开发区的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实施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锂电池级高活性球形四氧化三钴绿色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后,刷出的一份骄人数据。

  在产业基础雄厚的泰兴,格林美的创新实践只是一个缩影。

  “这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把创新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来培育,不断优化创新机制、集聚高层次人才、构建创新平台,最大化累积科技创新资源,激发产业活力,锻造发展新引擎,按下了创新发展先导区‘快进键’。”泰兴市委书记张育林说。

  优化创新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前几天,江苏一鸣生物有限公司向泰兴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兑现200万元科技创新券的申请。这是该企业连续第三年申兑科技创新券。

  从最初兑现100万元、120万元到今年的200万元,一鸣生物董事长史百鸣明显感受到了政府不断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力道”。“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明年申请兑现更多。”史百鸣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泰兴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1.09亿元。小小的科技创新券数额虽不大,但撬动的是企业信心,激发的是创新活力。这几年,一鸣生物每年科技投入均超过千万元,从一家不起眼的乡镇企业发展壮大为产值过亿元的新三板上市企业。

  “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必须先建立行之有效的引导体制和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泰兴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明说。

  今年,该市集成优化所有创新政策,研究出台了《泰兴市关于建设创新发展先导区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创新发展先导区建设的各类政策举措,涵盖科技创新券、发明奖励、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涉及多个部门,通过适当降低门槛,大幅提高奖补金额,按照“积极引导、大力支持、重奖绩效”的原则,引导各类主体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在设备改造升级、信息化提升、高端人才招引等方面加大投入,重点奖励发展业绩好、成果转化优、贡献份额大的企业。

  灵活的创新体制、机制,让泰兴技术创新活力得以进一步释放,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亚太泵阀“南水北调工程大型高性能扬程泵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江苏三零面粉有限公司参与的“宁麦系列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分别摘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刷新历史记录。该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5年前的33家增至108家。

  集聚高层次人才,构筑“双创”新高地

  泰兴经济开发区内,有一条南北走向1.8公里的“院士路”。谈及“院士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有点小激动,这是一条为他而建的路。

  2014年,缪昌文在泰兴投资创办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建筑新材料。为了让院士更好地在泰兴创新、创业,该市为缪昌文的公司专门建了化学品专用码头,同时配套建了一条运输干道并命名为“院士路”。

  有感于泰兴对人才的“优待”。继兴办企业后,缪昌文又将新品研发基地搬到泰兴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园,进一步改善开发区产业结构。

  泰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鞠林红说:“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棋盘’中,人才是基础,是根本。作为一个县级市,要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尤为重要。”

  近年来,泰兴为了吸引、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英才兴泰工程”,在政策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同时,还为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一流的载体设施。

  2008年之前还是一座普通的乡镇工业集聚区,而今已蜕变成泰州市唯一的省级高新区。泰兴高新区实现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凤栖小镇”的兴起,这座隐匿于园区的小镇不仅拥有优美的凤栖湖风光带,还建有一流的人才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集“创业+金融+服务+生活”四位一体,豪华的配置引来了豪华的人才队伍,先后有40多位高层次人才栖息于此。

  随着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到泰兴创新创业。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该市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832名,其中国家级人才45名。

  一流的条件引来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带来了一流产品,包括世界领先的倪氏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国内首台异质结量产PECVD设备、潜力无限的3D金属打印机等等,一批高精尖产品正成为引领泰兴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推进产学研精准合作,跑出转型“加速度”

  9月25日至30日,在泰州与西安开展的科技与人才合作交流洽谈会上,一份泰兴提供的人才和项目需求清单,放到每一位与会企业家和专家的案头。

  早在年初,泰兴市委组织部、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就开始收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信息清单和人才信息清单,“有了这份清单,就能实现企业与专业人才的信息对称,在人才和项目之间搭起‘桥梁’,当起‘红娘’,最大化地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泰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吕斌说。

  既要精准对接,又要更高站位,产学研合作成为不二的选择。近年来,泰兴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企业项目库、专家库,一企一策,大力推进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合作。泰隆集团联合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压缩减速机低端产品,经过4年探索,攻克了RV机器人用减速器国际技术壁垒,国内首创机器人关节用摆线包络精密减速机,投资建设的万基传动今年投产,订单供不应求。济川药业、蓝电环保、南极机械等一大批传统企业纷纷通过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浙江大学共建等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出了蒲地蓝、电除尘设备、压载水装置等一批行业“单打冠军”的产品。

  园区转型升级方面,高位嫁接、高层次拓展,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攻方向。泰兴高新区与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入合作,建立南理工泰兴智能制造研究院,与哈工大微特电机与控制研究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泰兴经济开发区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建泰兴研究院,积极筹建江苏省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新材料、医药、日化、涂料涂装、高端装备制造等五个区块,构建若干个非化工旗舰型基地的特色产业体系。

  2017年,泰兴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达到22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4.77%,超过省市指标。

  一系列创新平台为泰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泰兴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局长李飞对未来充满信心:“到2020年,我们计划建设2至3个泰州市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15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40家重点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千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将超过18%,对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将起到明显引领带动作用。”

  记者 朱敏丽

  特约记者 建荣 张峰 孙刚 留峰

标签:泰兴;源动力;科技创新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