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三伏天结束,却迎来最危险的时段 早晚温差大,脑梗心梗患者增多
2018-08-31 14:35:00  来源:泰州晚报  作者:宋燕  
1
听新闻

  微信圈有文章称:8月26日出伏了,天气凉爽舒适了不少。但是,却迎来最凶险的28天。因为从8月26日(出伏)开始到9月23日(秋分),这28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很大、很频繁的时段,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摄氏度,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段。市人医神经外科丁鸭锁博士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夏秋交替,昼夜温差大,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因此这段时间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最近医院脑梗心梗病人明显增多,以老年人居多。他提醒大家,季节交替,温差较大,一定要注意“护心”“护脑”。

  空气湿度高含氧低,容易出现胸闷。虽然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但是在气温高、气压低的天气,特别是高温闷热的“秋老虎”时节,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的时候,平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常常会感觉不适,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

  中午高温排汗多,容易形成血栓。夏秋之交,高温天气仍会不时出现,人体大量排汗,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产生血液浓缩,造成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出现缺血性损害,引发心绞痛等急性心血管疾病。

  “秋燥”影响情绪,诱发冠心病。从夏天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使人心情烦躁、心火旺盛,这也是诱发冠心病突发的危险因素,这段时间因工作劳累缺乏休息的年轻人尤其要警惕心肌梗死突然来袭。

  昼夜温差大,诱发心血管疾病。夏秋交替时期,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忽冷忽热”一折腾,易诱发冠心病,出现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心梗脑梗患者增多

  一晚上连做三台手术

  8月22日晚,市人医相继来了3位心梗和脑梗病人,所幸经抢救脱险。

  市区74岁的王奶奶(化姓)吃过晚饭后,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家人发现王奶奶倒在椅边,神志不清,吓得赶紧送她到市人医抢救。还好送得及时,医生用药物对其进行溶栓,老人血管通了,中风症状逐渐消失。

  市人医神经外科丁鸭锁博士告诉记者,王奶奶送来比较及时,发病不超过4.5个小时,可以用药物进行溶栓。而从兴化转诊来的82岁的沈爷爷(化姓)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昏迷,有偏瘫症状。虽然两位老人的症状都差不多,但因为沈爷爷到医院时,已经超过4.5个小时,只能采用机械取栓的方式来疏通血管。

  丁鸭锁说,这两位患者的脑梗都是因心脏病引起的,两人有房颤,形成的血栓掉下来后,在血管里游走,堵住脑血管形成脑梗。

  当天晚上还有一位从姜堰转到泰州的心梗病人,60岁。患者心痛已经2天,以为能挺过去,没想到22日晚开始加重,到姜堰医院就诊,心电图发现是心肌梗死,吃了急救药后,随即用120送到市人民医院救治。

  季节交替温差大

  一定要“护心”“护脑”

  据了解,这段时间,市人民医院心梗脑梗病人明显增多,心梗病人增加约40%,而脑梗病人则翻了一倍。

  丁鸭锁提醒,季节交换,一定要“护心”。年轻人运动后,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等不适感,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早晚温差大,老年人容易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重点防范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

  许多老人是夜晚上厕所时或者早上一起来就发生中风了,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温差最大的时段,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丁鸭锁提醒,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如果脑梗治疗及时,身体功能就能有很好的恢复,几乎不会留下后遗症。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