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兴化城区实施“换装变脸”工程
2018-08-28 15:40:00  来源:泰州日报  作者:顾日升 梅立成 夏义忠  
1
听新闻

  兴化牌楼路仿古立面改造。立成 日升摄

  眼下,行走在兴化大街上,你会发现建筑物的迎街立面上,正在安装一层小青砖和褐色的木结构饰物,令人顿感古朴意蕴。

  今年,兴化市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依据《兴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按照“护貌、变颜、保韵、铸魂”的思路,科学实施仿古改造,先后整治维修了金东门玉带路西侧古民居,修缮了解家祠堂、竹业公所等古建筑物,仿古改造了牌楼路与长安路交叉口建筑物,努力提升水乡城市的文化品位。

  古建筑“修旧如旧”

  高耸的门檐、青色的小砖、黛色的小瓦,一方“竹业公所”的字牌嵌在门檐的墙壁上。经过4个月的努力,竹业公所修缮工程完成。

  竹业公所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是匠人们合资兴建的供奉鲁班和鲁班娘娘的“竹业祖师庙”,庙内正殿东侧设同行业的议事场所。民国十七年,改为兴化“竹业公所”,成为维系和发展兴化竹器生产、协调商业事务的议事会馆。“竹业公所”诠释了旧时兴化篾器产业的兴旺。新中国成立后,“竹业公所”成为集体单位的办公场所。上纪世90年代该建筑渐成危房,便腾空闲置。

  “修缮之前,竹业公所外立面青砖已严重风化,墙体裂缝、倾斜,屋顶破漏。”施工方负责人说。为保持竹业公所原貌,建设方精心设计、科学施工,对墙体进行重砌加固,对屋顶进行翻盖出新。同时,还在建筑物内部增设了消防设施。“现在,我时常进去走一走,好像回到了童年时光。”家住竹巷东侧的居民李大爷说。

  与此同时,该市还对解家祠堂、金东门玉带路西侧150栋古民居进行了“修旧如旧”。

  玉带路西侧古民居大多数是清朝、民国时期建造的居民房。一直以来,该地块是主城区市民的集聚区。该市本着“民生第一”的理念,专门邀请专家到实地调查研究,科学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单位按照总体要求,依据古民居的现状,综合考虑住户及友邻家庭的意见建议,逐个设计整治工程方案,坚持分期、分块、分点施工。经过不间断建设,该市一期、二期需整治的古民居已竣工并交付使用。

  “整治后,房子的墙体牢固了,还增开了窗户,屋顶瓦片也进行了翻新。屋内地面上都铺了地砖,还新建了一个卫生间。现在,出嫁的女儿也乐意常回来住住了。”古民居整治户徐先生高兴地说。

  主街道“换装变脸”

  过去,兴化城区长安路、英武路等道路两侧建筑与周边古民居缺乏有机融合,还割裂了东门、北门等古街区地块,形成了“视觉反差”。该市在拟定兴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专门邀请一些文保专家参加座谈,将专家们对一些主干道的现代化建筑进行外立面仿古改造的建议写入《规划》。

  牌楼路与长安路交叉口东南侧、东北侧及西南侧的建筑物,是近年来新建的现代式楼房。建筑风格与周边的东岳庙、八字桥广场建筑物风格迥异,影响了主城区整体形象。该市把这一区域,列为“换装变脸”的先进区率先改造。该项目区已于6月上旬改造竣工。

  记者看到,通过仿古改造后,牌楼路与长安路交叉口建筑物的外立面加装了一些木结构饰物、楼顶加装了小凉亭,新装了各式彩色灯带,形成了中式古建筑物的风格,与东西两侧的古建筑物有机连接。

  牌楼路、长安路、英武路、公园路4条主次干道包围的区域是该市主城区,分布着四牌楼、八字桥古民居群等文物建筑。近年来,该市在旧城大规模改造中,先后拆除了一部分破旧的古民居,沿着主次干道新建了一批现代式的楼房,出现了相互共存但不相融的现象。对此,许多来调研考察的旅游行业的专家建议,在保护、修缮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把握整体文化风貌,尽力维持街区的环境景观,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物的高度和视线通廊,延续水乡特色风貌。以便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整个城区的旅游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与科学开发。

  根据这些建议,该市对城区牌楼路、英武路等路段建筑物实施仿古改造。目前,该地块的施工单位积极克服天气炎热、商家经营等困难矛盾,正在稳步向前推进相关工作。

  “对牌楼路区域实施仿古改造,这步‘棋’走得妙。改造后,将使城区儒学广场、八字桥广场、拱极台公园等地块的古建筑物连接在一起,逐步还原了水乡古色古香的风貌。”该市退休历史教师邹先生说。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