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张澍:内心和家乡从来没有分开过
2018-08-27 10:31:00  来源:泰州日报  作者:张庆龙  
1
听新闻

  人物简介

  张澍,1959年5月生于兴化沙沟,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我国心律失常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心律失常学会主席。张澍28岁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创建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律失常学科,担任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期间,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技术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牵头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重大课题,荣获过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7年度,张澍获得美国心律学会“主席杰出贡献奖”,这是该学会首次为中国学者颁发该奖项。

  张澍出生于兴化沙沟的一个医生家庭。这位国内心律学领域的权威,年轻时就立志学医救治病患,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在沙沟老家乡村医院的短暂实践经历,在他的心头埋下了学医报国的种子,也给了他从事医学事业的信心。40年来,张澍心怀家乡患者,坚守学医初心,一步步成长为我国心律失常学科的带头人。

  立志当一名好医生

  记者:您当年为什么选择学医?

  张澍:我出生在兴化沙沟的一个医生家庭,祖父是一名中医,父亲也是一名医生。1975年,高中毕业之后,我在沙沟人民医院当了一名临时工,帮病人熬制中药是我的工作。那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乡村里的病患,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医少药的状况,对基层民众看病难有了直观的了解,也对身边很多来自县城、省城下放沙沟的医生的医术医德特别崇敬。在那个年代,我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正是因为家庭环境和在医院的社会实践经历这两重原因,让我立志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做一名真正的医生,帮助更多的病人。后来,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就报考了苏州医学院。

  抓住五次人生机遇

  记者: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对您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张澍:考取苏州医学院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转折。年轻时期的经历,让我们这代人的心智更加成熟,我们深知学习机会得来不易。进入苏州医学院后,我一直是班里学习最努力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希望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将来有机会回到医院为更多的病患服务。

  第二次人生机遇是毕业实习。因为我上学期间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宝贵的实习机会,毕业后没有和其他大部分同学一样回到原籍,而是留在了苏州,进入苏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在那个年代,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很重要,如果能有机会在城里的大医院继续接受教育实践,是非常宝贵的机会。苏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外科、心血管内科都很有影响力,尤其是在实习期间,蒋文平、汪康平两位心血管专家,给了我很多鼓励。

  在他们的帮助下,工作两年以后,我又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转折点,有机会到国内最权威的医学机构读硕士研究生。(下转05版)

  (上接01版)在协和学习的三年,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国内最顶尖的医学技术和理念。1987年我28岁,从协和毕业后,作为引进人才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创建临床心脏电生理室,这是我临床实践的开始,7年多的时间,我成长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学科带头人。1992年,我30出头就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4年起担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改革开放很多人走出了国门,到西方发达国家深造是当时很多医学工作者的梦想。1995年,我迎来了第四次人生转折,在单位的支持下,我申请到了教育部公派赴美留学计划,有机会到美国知名机构学习,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学习刻苦,公派留学一年期满后,我获得了美国医院的支持,继续在美国学习。我在美国学习了三年,经历了两家顶级医院,这个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学成之后我立即选择了回国。当年我选择学医,是希望改变基层民众看病难的问题,赴美留学之后,我的想法又更进了一步,我希望能够用我所学的知识,带领中国的心血管病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

  1999年回国是我第五次人生转折。这一年,我进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担任心内科教授、临床电生理研究室、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这个中心是国内最大、国际大型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每年我们实施的心脏手术数量世界第一,技术能力、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家乡患者是心底的牵挂

  记者:在您的记忆里,家乡意味着什么?平时经常回家乡吗?

  张澍:兴化沙沟老家是我人生的原点,家乡给了我最初选择学医的动力。年轻时候在家乡医院里的见闻,也一直影响着我。虽然我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工作生活,但内心和家乡从来没有分开过。尽管平时工作比较忙碌,但一有机会还是会经常回老家,看望家乡的病人。

  去年,我在兴化人民医院建立了工作室,定期组织鼓楼医院、瑞金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专家名医到工作室坐诊,邀请医学专家在家乡开展便民诊疗服务,减轻家乡患者的病痛。去年3月25日,兴化市人民医院沙沟分院揭牌,我专程回了沙沟老家,参加了当天的义诊活动,接待了家乡的患者,为他们看病。这些年,我其实一直在关注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是全国百县心律失常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发起专家,兴化市人民医院的部分医生也参加了这个项目的培训。通过他们,我发现兴化市人民医院各方面做得都很好,各方面的发展很迅速,在硬件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去年,全省分级诊疗研讨会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召开,我专门到场交流发言。今年7月末,“一带一路”心律失常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泰州举行,我邀请沙特阿拉伯王国卫生部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心脏科学系主任Ahmad Hersi教授,到泰州进行手术指导和学术交流活动。虽然我没能赶回泰州参加活动,但我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在会上交流播放。今年10月12日,我还计划回一趟泰州,参加一个医学活动。每当想到能够用自己所学为家乡人民多做一点事情,就觉得很开心。

  保证患者“大病不出县”

  记者:您一直关注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您觉得目前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张澍:阜外医院是国内心血管病治疗研究的最权威机构之一。一年开展的开胸手术有13000多例,全世界第一。介入手术15000多例,世界第一。心律失常手术8000多例,也是世界第一。这么多患者都集中到这里,说明我们的分级诊疗没做好。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这是分级诊疗模式的基本要求。尽管近年来我国分级诊疗模式建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基层首诊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还是做不到。原因在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过于集中,基层过于薄弱,社区医生和乡医、村医不能有效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其次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没有实现真正的共享共建、上下互动。成功的分级诊疗,需要各层各级医院之间有一个良好的定位,上级医院要舍得放、舍得下大力气扶持,让基层真正接得住自己该接的。

  要培训好医生,提升其诊疗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在分级诊疗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要保证看好病。众多县级医院水平的提高,是保证患者“大病不出县”的基础,也是医改成功的关键。从长远看,国家会大力培养全科医生,人才问题解决了,这一模式才能真正落地。

  此外,要想让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层,不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跑,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是一项重要举措。泰州有中国医药城,医疗资源丰富医疗卫生人才聚集,将来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多年来一直利用各种方式向公众做健康教育,呼吁通过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等方式降低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在这方面,您对公众有哪些建议?

  张澍: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从发病到死亡时间极其短暂,有些还常常发生于貌似健康的人群,甚至于很多是中青年患者。很多公众人物,甚至医学同道,都因为心脏性猝死离世。急性心梗后发生心脏性猝死,主要由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无法有效供血,造成氧气无法到达身体和大脑,导致突然死亡,幸存者不到1%。我国约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而我们熟悉的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都是发生心脏骤停的危险因素。家庭成员有过心脏骤停史,或者自己是心脏骤停的幸存者,则是高危人群。心脏疾病平时预防很重要,第一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戒烟控酒,第二要学会疏解压力,第三是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不要超重肥胖。坚持做到这三点,可以减少或延缓心脏病的发生。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追求实现人生的价值,渴望开创一片事业做出一番成就,但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