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泰州方言斠疏》:为泰州乡音“建档”,留本土文化之根
2018-08-21 09:44:00  来源:泰州日报  作者:陆婧  
1
听新闻

  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方言让你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日前,泰州方言学者葛崇烈撰写的《泰州方言斠疏》,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3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泰州方言的收集与整理,只为心中浓浓的那份乡情,更为把泰州文化的根留住。

  全书做到“无一字无来历”

  据了解,《泰州方言斠疏》全书约416万字,分为5册,共收录了7200多个词条、语条。全书分为导言、正文两大部分。导言部分系统论述了泰州方言的历史演变、音系、词法等涉及泰州方言研究的重大问题。正文部分语词按一字词、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五字以上词分类;每类语词又依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后附索引。每个词条均由“词条”“注音”“疏证”“释义”构成。

  为了让读者会读这些字词,葛崇烈在注音时采用了“双注音”方式,既有国际音标注音,又有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国内方言著作均用国际音标注音,但除研究方言音韵的学者外,绝大部分普通读者是无法根据国际音标注音拼出每个方言字的读音的。”葛崇烈说,国际音标注音能为每个具体方言字注出准确读音,汉语拼音字母注音能提供每个具体方言字的近似读音。

  疏证部分,从每个字的本义开始,交待每个字如何从“本义”演变成今日泰州方言的词义,做到“无一字无来历”。释义部分,绝大部分词条均有书证,所用书证均出自解放以前所出的各类作品中,少数词条采用例证,参考历代字书,引用著作包括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历代正史、野史、笔记、小说、戏曲,佛经、道藏、建筑、医书、农书等达940余种。全书内容涉及广泛,引用资料丰赡,考证方言本字众多,长江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华学诚教授称其书“为泰州方言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仅此一功,已属不细”。

  耗费30多年心血为乡音“建档”

  今年67岁的葛崇烈是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泰州人。当被问起怎么想到要做这件事的,葛老表示,古典文学研究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业余爱好,搞古典文学的,自然要读古籍,在阅读各类古代作品时,他无意中发现古籍中有很多词语在泰州话中仍然“活”着。

  比如,泰州人把颜色金黄鲜艳的样子叫“黄霜霜”,明朝的《金瓶梅词话》里就有“一碟蒸的黄霜霜乳饼”的说法,这表明最迟在明朝就有我们泰州人说的“黄霜霜”这个词了。《红楼梦》里写薛宝钗“把眉头儿肐揪着”,曹雪芹写的这个“肐(读隔)揪”泰州话里就有。

  葛崇烈说,对会说不会写的字,古人还有个通假字可以应付一下,要是现在人这样写通假字,就是错别字了。许多在现代生活中常用的泰州方言词,人们往往因为不会写,因此就会很自然地找一个同义或近义的词来代替,大家都这样在文章中使用,几代人下来,这个词就“死亡”了。

  眼看着泰州话中的古代词语濒临消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开始,葛崇烈就开始留心搜集古籍中的泰州方言词,日积月累竟然觅得7000多条。2010年,葛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放下手中其他写作计划,集中精力将20多年搜集的材料补充完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梳理成文。经过前前后后30多年的“耕耘”,有了眼前这套具有训诂性质的泰州方言辞典《泰州方言斠疏》。

  著书是为留住泰州文化的根

  在葛崇烈的书房里,无论是书架上还是书桌上,都是满满的各类书籍。“这些都是历代字书,《尔雅》《段注说文解字》《说通训定声》《广雅》《类编》《正字通》《康熙字典》等等,各个朝代的都有。”

  长达30多年的编撰过程中,巨大的工作量没有让葛崇烈产生过一丝畏难情绪和放弃的念头。“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所在,它给我带来的是快乐。要说难的方言,还真不少,可一旦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和快乐就越大。”他说。

  现在不少年轻人不愿意说方言,甚至有人认为泰州方言很“土”,葛老对此不以为然,“历代古代汉语词语都在今天的泰州话中有所保留,因此泰州话可称作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不仅不‘土’,而且很‘雅’。没有苏州话,还会有苏州评弹吗?没有广东话,还会有粤语歌吗?现在大家都在讲‘泰文化’,没有泰州方言还奢谈什么‘泰文化’?”

  在葛崇烈看来,泰州方言是泰州文化的根,自己撰写《泰州方言斠疏》,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它,把泰州文化的根留住。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