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足迹,在奋进者脚下延伸——记泰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泰兴市公安局三级警长季开楠
2018-08-10 09:2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10日泰州讯(张继军 季国富)季开楠,一位从军营走出来的摄影艺术家。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以后,他先后担任泰兴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泰兴交警大队教导员。虽然现在不再担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但对摄影爱好乐此不疲,多次配合市公安局中心工作,留下了一幅又一幅珍贵的图片资料。2015年9月份,他从自己众多的作品中精选了16幅军旅生涯、警营生活中作品,参加了2015年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2017年丽水摄影节暨第二届国际摄影研讨会展出,在国内外同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他曾在工厂里当过搬运工

  1958年9月16日,季开楠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宣堡乡纪沟村。在他们兄妹5人中,他排行老二,父母都是老实本份的农民,其父在村里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先后在村里担任乡财委、大队会计、村办厂厂长等职务。在他的记忆中,7岁开始上小学,12岁读初中,17岁高中毕业。1975年7月,他高中毕业时,当时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他们这些同学只好愉快地回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中,接受着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5年10月,刚刚回乡从事农业生产不久的季开楠,经乡邻介绍,来到泰兴国营酒精厂,做了一名季节性的合同制工人,刚开始的3个月中,他的工种是很苦很累的,每天要扛几十麻袋的山芋干,来来回回的路程也比较长,从东河边跑到厂区仓库有200米,一天几十个来回负重跑下来,整个人累得像散了架的机器似的,就这样,他仍然咬紧牙关坚持下来。

  3个月以后,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到曲房车间上班。在这个车间的工种与扛麻袋相比要轻松很多,但美中不足的是室内温度很高,干不到一人小时就浑身是汗。每次下班前就要到水龙头下面冲一把澡,回去休息感觉就很舒服。虽然在工厂做工非常辛苦,但他们也有着许多生活的乐趣。记得他们几个小年青,下班后来到白酒车间,一起挤在蒸汽锅旁边用碗等酒喝。尽管没有菜下酒,但温热的、麻辣的酒水喝到嘴里,顿感全身火辣辣的、香喷喷的,令人舒服至极。

  艰苦的工厂劳动锤炼,不仅增强了自己的体魄,而且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收获和愉悦。

  军营中练就他坚强的意志

  1976年10月,在政府第二次征兵工作中,他如愿以偿,于12月16日踏上去军营的征程。

  微山湖军分区农场是他们这批新兵集中训练的地方,季开楠被分配在新兵营三排7班担任副班长。在新兵营训练的40天中,他们每天从早上出操、叠被子、整理内务卫生开始,到队列、投掷手榴弹、瞄耙射击训练,一整套军人生活从这里慢慢地熟悉、慢慢地适应、慢慢地掌握……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锻炼,季开楠逐渐懂得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使自己较好地实现了由老百姓向军人的身份转换。新兵营集中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军分区独立营三连,从此,军营生活正式开始了。到连队还不到一个月,他被军分区抽调去参加手球队训练,以备战省军区在镇江举行的五项球类比赛,以纪念我军建军50周年。

  正当他投入紧张的训练之时,军分区又把他调到文工团,参加文艺节目的排练。他和一名小战士只安排了一个排演节目“徐州渔鼓”,先后到徐州、滨海等地集训。他们代表江苏省军区参加南京军区举行的文艺会演,以此来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当年6月13日演出在南京圆满结束,他们排演的节目受到了军区领导的好评。此次演出活动结束后,他跟着团队第一次游览了闻名中外的南京长江大桥、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中山陵等,观看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这次外出演出活动,使他开阔了眼界,见识了许多演艺界的大艺术家。1977年8月7日,他们都各自回到了原来的连队。在绚丽多彩的军营生活中,季开楠潜在的艺术情愫被激发出来了,他从每月6月钱的津贴中挤出一堆堆分币,买了一架价值120元的“海鸥-4B”120型折叠式照相机,开始了他业余的摄影艺术生涯……1978年12月18日,他因为各项表现积极,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培训班苦练新闻摄影写作技巧

  1979年2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了。

  季开楠所在的省军区徐州军分区也分配了50个人去前线参加战斗。刚刚入党不久的他,本人当年积极要求参战,并得到了军分区首长的同意和批复。1979年2月16日,他和农场的另一位战友郑银桥听从党的召唤,告别了古城徐州,踏上了去前线的火车。经过六天六夜的旅游颠簸,终于到达终点站云南省昆明市,在一个名叫干海子的地方落脚了。

  这里是昆明军区补训团,所有外军区调来的参战人员都要先到这里集中,再从这里安排人员去前线。在首批点名的人员中,却没有季开楠的名字。原来,他被首长留在连队担任文书工作……经过17天的激烈战斗,对越自卫反击战宣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年3月17日,副总理方毅率领党中央国务院代表团来到这里,慰问了昆明军区的所有参战指战员们……

  1979年6月12日,他们离开了昆明干海子补训团,调往砚山县炮团。季开楠被调到团司令部担任文书工作,主要职能是统计、文字、军械、保管,相当于单位的内勤职能。2个月后,他被提拔担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当年10月5日,组织上安排他到昆明参加军区炮兵新闻摄影集班学习。这次培训尽管只有2个月,但它却是季开楠人生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对他的爱好、成长都非常大。老宣传工作者、昆明军区著名的摄影大师江明义亲自担任授课老师。

  通过这次培训,季开楠初步学到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摄影、冲洗放大照片的基本技能。为回到部队干好宣传报道工作夯实了基础。学成归队后,他积极主动地下连队寻找新闻素材,经常是白天采访、摄影,晚上挑灯夜战,写稿、冲洗照片,其拍摄的新闻作品和新闻报道,先后在《国防战士》、《云南日报》、《春城晚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出版、刊登……

  战火硝烟中留下珍贵记忆

  虽然和平的光阴普照中华大地,但中越边境冲突仍然在不断地进行之中,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在中越边境上空。1980年10月12日下午2时10分,季开楠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出征的命令,117辆各种类型的战车,拖着一门门火炮蜿蜒行驶在砚山至马关的土沙山路上,恰如一条巨龙似的逶迤前往。他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我军第二次出征时的历史性一幕幕壮观的情景。

  第二天上午10时,部队按照指令进入阵地——罗家坪大山,他被安排在四营火箭炮营阵地。他携带一部120相机来到阵地,和战友们一起搭帐篷、挖猫儿洞、修筑工事。当天傍晚时分,他背着相机登上罗家坪大山的最高峰——四营观察所。这里是中越两国的边界线,从观察哨看到,前方500米处就是敌人的阵地,敌方修筑的工事、碉堡、掩体,在观察镜下尽收眼底,每隔几分钟,越军就用高射机枪打过来,这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步兵部队都埋伏在观察所周围的猫儿洞中,静静地等待战机的到来。参战的战士们埋伏在猫儿洞里最长的已有8天8夜了,饿了就啃几块压缩饼干,喝几口水……战场上,战友们这样坚守着。10月15日,原定上午7时40分打响战斗,但由于天气原因大雾很浓,直到中午11:30分战斗才真正打响。当时,他蹲在距阵地仅有5米远的地方,调整好焦距,对准着即将发射出去的炮弹,当指挥官下达指挥命令开炮时,他迅速打开取景器,不断地按动着快门,留下了这一珍贵的战场镜头。当一发发炮弹呼啸着从他头上呈弧形状弹飞出去,耳朵也被炮弹震得耳鸣,什么也听不见。即使如此,在炮火连天、弹雨纷飞的南疆自卫还击战场上,季开楠仍然怀抱着那架老式120相机,冒险穿梭在各个阵地上,抢拍了一些发射炮弹和战士们艰难坚守阵地的照片。经过7天7夜的激战,他们胜利结束了这场战役。

  1980年10月20日,他们接到了撤离阵地回砚山的命令。上午8时,他们从罗家坪山阵地出发,下午4时到达砚山车站。当他们带着一身的战火硝烟的征尘出现在车站时,驻地县委领导和各界社会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亲人解放军凯旋……

  军营12年共立功嘉奖18次

  回到驻地以后,季开楠为了尽快将新闻报道出去,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忙于冲洗照片、写稿、发稿,这次在阵地上共拍了11卷黑白照片,只看到已发炮弹飞射出去的场景,真是太珍贵了。为了及时报道这次战役里的好人好事,他组织股里的3个“文人”连夜写稿发稿,在不到一个星期里先后发出12篇新闻稿件。同时,他注重将自己的镜头聚焦亲如手足、和睦可亲的壮族、苗族同胞,对准那些官兵平等的部队军营生活,产出了一幅又一幅摄影佳作。如《他像俺娘》、《理发》。

  1980年12月21日,他在顺利完成送兵任务后,借机回到阔别5年的家乡——宣堡纪沟村。由于他们长年驻守在遥远的南国边疆前线,回家一次对季开楠来说弥足珍贵。这次回到家乡,他感到特别亲切,亲人特别可爱。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老式海鸥牌120相机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镜头:小村上空,那袅袅升腾的炊烟;自留田上,手握锄头的母亲伫立在寒风中,不停地弯腰忙碌的身影;母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镌刻着他童年的记忆、操持家务的辛劳……

  作为一名军人,1979年、1980年他先后两次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带着心爱的相机,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将镜头对准坚守猫儿洞中、士气高昂、同仇敌忾的战友们;在高山炮战中,他用镜头对准那第一发呼啸飞向敌阵的炮弹;在抢占高地的战斗中,他跟着红旗冲,越雷池、穿枪林、躲弹雨,拍下了军人们气壮山河的战斗场面……正是经过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洗礼,他更加明白“有国才有家,国衰则家亡”的历史教训,心中也深深烙下了他献身祖国、保卫祖国的军人情结。

  在军营12年中,他把自己看作一块“砖”,东西南北听党搬。起初两年的战士生涯中,他站过岗、放过哨、打过球、搞过文艺、种过农田、当过炊事员、开过拖拉机,都努力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来到国防前哨后,他仍从一名战士做起,先后当过文书、宣传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宣传股长、组织股长,荣立过两次战功,16次受到嘉奖,他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保卫祖国,守护安宁,他作出了一个军人应有的贡献。

  军营让他健康成长,军营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军营使他的艺术思想更加成熟。在他眼中,军营是自己成人成才、放飞青春梦想的人生舞台。

  警营30年续写“镜”彩人生

  1987年转业到地方以后,他进入了公安战线,历任市公安局专职纪检员、办公室主任、市交警大队教导员、市公安局三级警长,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英国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泰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出版过《从军营到警营》等摄影专著。

  从军营到警营以后,季开楠仍以一名军人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好警察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发挥自己爱好摄影的特长,用自己手中的相机,捕捉身边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聚焦一个又一个最美的瞬间。他有着作为新闻人发掘新闻事实的洞察力,他利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又一个警营先进典型,如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沈祥林、徐建明、鲍宏建,优秀人民警察吴佳妮、殷伟、张建生等一个又一个先进个人,为弘扬社会正能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30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进街头巷尾,走进基层派出所,走进案发现场,走进社区、农村,从生活的浪花中采撷了一朵朵光彩四溢的生活和工作素材,靠灵感挖掘人生的真谛。他先后在全国各种报纸杂志发表如《爱洒护幼岗》、《辅导特困生》、《捐资助学》、《厅长进社区》、《敬老院的笑声》、《苦练》、《比对指纹》、《江中追捕》、《危难时刻》、《救火现场》等,并有80余幅作品在各类报刊[参展、获奖],其中“芦滩搜捕”在全省公安系统第三届《卫士之光》书画摄影展中获得优秀作品奖。《慰问交警功臣》将人们对英模的敬仰和英模的博大胸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由此获《扬州日报》“第一杯”摄影比赛三等奖。《第一现场》锁定局领导深入一线,身先士卒的精彩画面,被评为“泰州职工风采”摄影大赛一等奖。《春运天使》作品获得了第六届全省公安机关“卫士之光”优秀作品奖。2015年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泰兴市拍摄的专题片“红色记忆”,以季开楠为主线连接一个个板板,制作的画册作品《东进新曲》(双拥篇),多幅作品由季开楠拍摄,2016年季开楠受到泰州市委、市政府的嘉奖。由于他经常随警摄影,日积月累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的历史记录,其珍贵图片资料见证了市公安局30年不断发展、走向辉煌的史实,对此,季开楠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自1987年转业到地方,他先后4次受到记功奖励,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优秀纪检干部。一本本珍贵摄影集、一个个荣誉证书、一张张奖牌,记载着季开楠摄影艺术从起步走向成熟、辉煌的生命历程,记载着季开楠从一个军人到三级警长成长的历史记忆。

标签:
责编:罗佳文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