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积蓄创新发展新活力
2018-07-18 14: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参会人员在姜堰观摩锐美水冷电机项目。顾祥忠摄

  中国江苏网讯 这两天,大地接受烈日炙烤的同时,全市项目“大检阅”也进入高潮。大家一路看、一路议、一路学,通过参观考察,不仅看到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更是看到泰州全市上下在大项目、好项目上求突破的强烈共识和主动作为。

  “旅游+”靓眼

  迸发产业新活力

  修旧如旧的大会堂、错落有致的临水大平台、翠竹映衬下的大门楼……在兴化市西北部,一幅“碧水东罗”画卷徐徐展开。这是东罗村引入行业巨头万科集团,以“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三方合作,携手建设的“碧水东罗”特色田园乡村项目。

  “东罗村文脉悠长,兴化独特的农耕文明在当地留下不少印记,充分挖掘本土元素,打造独特的文旅产品,才能凸显其特色。”南京万科田园乡村工作负责人管欣介绍,刚落成的“东罗秋实——兴化乡村发展展览馆”,镌刻时代印记的东罗大礼堂,以及仿古建筑村史博物馆,都是精心打造的景点。

  东罗村村支书罗保田介绍,下一步,东罗村还将借助万科集团丰富的资源平台,通过特色民宿、民俗美食,打造农业观光、互动体验和康养度假等旅游新品,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创业、促进农民增收。

  兴化本土企业大地蓝绢纺有限公司也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做足“旅游+”文章,深入推进工业旅游发展。去年,公司投资1亿多元打造大地蓝丝绸科技文化博物馆、风情特色主题民宿以及桑园农家乐,推进桑蚕种养、丝绸加工、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我市全域旅游的崭新名片。

  就在项目“大检阅”的前两天,海陵区智慧动力小镇成功入围江苏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这座位于泰州新能源产业园的小镇,随着园区内工业4.0暨大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项目,以及各类高新电池和配套企业的落户而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对于园区建设,我们需要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要跳出传统的产业园发展模式,以小镇的形态,完善园区功能,注重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产、城、文、旅、智’五位一体发展的新型社区。”海陵区委常委、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张爱华说。

  智能制造发力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创新,必须舍得下血本。”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汉关介绍,自动变速器离合器关键零部件技改项目总投资7860万元,购置了日本和美国机加工自动线17台(套)、德国精密数控车床6台、美国高精度数控车床9台、日本立式拉床9台以及国产高速插齿机8台,以及调质生产线(网带炉)、氮化炉等共13台(套),这些设备生产出的产品将装配长城哈弗SUV系列和吉利的畅销车型。

  除了设备改进,太平洋精锻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合作,每年投入大额的科研经费。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的产品有自动变速器电磁阀总成、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总成。

  在连续一天半的项目观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企业争相追逐的热点。位于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内的虹安精密机械加工项目,今年4月投产,所有的数据加工中心机械手臂,均是按照徐工集团技术标准定制的工业机器人,通过自主化设计编程,企业可以实现物料一次装配不落地,生产一次成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位于靖江的吉祥空调,不惜投资1亿元,进行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新增4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为中央空调末端设备制造行业内“首例”智能制造生产线应用,可实现年产中央空调配件和主机设备20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

  不需要输入数据,只要拍拍视频,机器人就能制作出所需要的产品。海陵区工业4.0暨大数据中心内的几台先进的机器人,让项目观摩人员大开眼界。

  新兴产业崛起

  彰显绿色发展导向

  在姜堰区易华录数据示范湖项目基地,操作人员双击鼠标,电脑屏幕上立即显现出某市公共交通的移动轨迹,从车牌到行车路径,一目了然,让观摩人员惊讶不已。

  事实上,易华录数据示范湖最核心的技术是“蓝光光盘库”。一台跟ATM机差不多大小的机器,可以存储5000多张300G容量的光盘。“蓝光光盘库的主要特点就是海量、绿色节能,以及汇聚资源。”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数据湖事业部总经理郜昕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姜堰区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生物医药、安全生产、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产业提供光存储服务及光磁融合存储服务,实现各领域政务信息系统整体部署和共建共用。

  一张张薄如蝉翼的材料,经过复合、印刷、蚀刻、模切、检验等工序后,形成了RFID标签天线。“这是新时代物联网快速发展下的产物,有了这些标签,我们旅行时行李就不会丢,喝酒时就能防止喝到伪劣品,甚至将来无人超市、零售商场都会广泛应用。”在靖江科睿坦物联网无线射频天线生产项目现场,投资人孙斌的介绍向参观者们展现了一个鲜见事物。该项目是靖江近年来引进的新兴产业代表项目,总投资1.05亿元,拥有18条自动生产线,可形成年产RFID电子标签天线100亿张的生产能力。

  与科睿坦相距不远的江苏恒义汽配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兴起,该企业2011年通过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等精密复杂零部件。去年,企业投入5400万元,建立新能源汽车电控零部件先进生产线,实现了质量全过程可追溯,生产工艺绿色化,与此同时,产能进一步提高,预计可实现今年10万台套、明年20万台套的目标。

  泰州市行政审批局局长任国平:

  此次项目观摩,最直观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高,即项目科技含量高、产品品质高、生产智能化程度高,充分体现了我市重大项目量和质的整体提升。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键靠人才,园区和企业都应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中国医药城人才公寓项目正是营造良好环境的最佳注解。今后,行政审批部门将着力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人才引进,做好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提升质量,做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市农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彧:

  通过观摩,感受到了压力,也激发了动力。我们充分意识到,推进泰州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项目为王再出发,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奋力把项目打造成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载体。下一步,市农业开发区要学先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一方面,围绕地方产业特色,持续推进产学研一体和生态经济项目的招引建设。另一方面,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服务发展的水平。力争通过集聚优势产业,将园区打造成为泰州城北生态经济带的核心区和江苏现代农业的“科技硅谷”。

  姜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戴兆平:

  此次观摩令人印象深刻,不仅看到了众多大项目,还看到了很多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链项目。下一步,姜堰区要借鉴兄弟市(区)的经验和做法,紧扣“2+2”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产业链招商,深化“产业+科技+资本”招商机制,突出招商引才局职能,提升招商政策和人才政策供给精准度;注重发挥资本作用,探索产业基金、金融资本介入优质项目的有效途径,催生更多项目落地生根。同时,还要快速化推进项目。有效发挥商事审批服务虚拟办公室的作用,深化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开办企业“一窗式”办理等,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提升产业发展牵引力。

  高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核心港区党工委副书记蒋向荣:

  这次项目观摩,给我很大的震撼,让我受益匪浅。各市(区)集中展现的项目都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代表了先进的技术,是“高大上”的典型,我深深体会到:产业特色是灵魂,各地围绕主导产业,拉长扩粗产业链条,催生了产业集聚的“洼地效应”,不少项目是二期、三期新投资的技改项目;科技创新是动力,无论是新竣工投产制造业项目,还是科技服务平台项目,行业的前瞻性、技术的先进性,都令人振奋;技术升级是核心,各地坚持内涵式发展,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引导企业加大装备更新,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有望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核心港区作为港口名城建设的主战场,我们将进一步做特做强临港装备制造业、以药品食品保健品为主的大健康产业、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为港口名城建设贡献更多的“核心”力量。

  海陵区政协副主席,海陵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周来荣:

  这一次观摩全市的项目,有个最明显的感觉,那就是高质量的项目多了。具体表现在,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多了,“特”“新”项目多了,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项目多了,具有业界领先水平的项目多了。这说明,现在各地不但注重“招大商”,还注重“招好商”。所以,今后,我们海陵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围绕产业链招商,多招引补链、延链的项目,进一步提高招商的品质和精准度。同时,我们还要紧盯具有前瞻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抢抓先机,提升产业层次。比如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增材(3D打印)产业创新峰会,汇集了国内外3D打印界顶级专家、3D打印全产链上下游领军企业代表在内的千余名嘉宾,一批3D打印项目签约落户园区。像3D打印产业这样的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们将集中精力着力发展。

  泰兴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斌:

  “项目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此次项目观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省级高新区,我们将学习借鉴兄弟园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把项目招引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用大项目好项目的新突破,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三大主导产业,聚焦高效异质结太阳电池和锂电新材料两条产业链,着力开展链式招商、专业招商和靶向招商;加快凤栖小镇建设,突出基础性配套功能、生产性配套功能和生活性配套功能建设,提升小镇综合承载力,努力打造“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集成中试基地”;完善重大项目挂钩联系、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和全程跟踪服务等机制,组建“店小二”式专业服务团队,在项目落地、施工协调、达产达效等环节提供全链条跟踪对接服务,不断提高签约项目的开工率、开工项目的竣工率、竣工项目的规上企业转化率。

  (顾海燕 朱敏丽)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