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兴化钓鱼镇运用扶持资金兴办优势特色农业项目
2018-05-18 09:5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村民们在芙蓉果蔬专业合作社大棚里劳作。日升 供图

  中国江苏网5月18日讯 春末夏初,走进兴化市钓鱼镇,一处处大棚基地,一片片新植入的果林、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机盎然。去年以来,该镇运用扶持资金,引导经济薄弱村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目前,全镇18个经济薄弱村,已有8个村拥有项目,根据项目收益情况评估,今年8个薄弱村增收最少的也将达到15万元,加之其他收入,8个村有望甩掉“薄弱村”的帽子。

  刘陆南村芙蓉果蔬专业合作社,是钓鱼镇建立的第一个村集体产业项目。2016年底,芙蓉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先期建成大棚13栋20亩。刘陆南村村支部书记、芙蓉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查军勤说,大棚种植番茄,一年春秋两季,加上轮茬时的一季时鲜蔬菜,一年每亩大棚纯收益超过1万元。“目前大棚扩建到93栋100亩,今年我们村不仅可甩掉薄弱村帽子,还有望跃至高收入行列。”

  刘陆南村的大棚项目总投资140万元,其中80万元是省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另60万元是镇政府扶持资金。兴办大棚项目前,刘陆南村是种植稻麦为主的传统农业村,村集体经营收入来源仅靠几百亩的河沟水面,年经营收入仅有几万元。

  据了解,钓鱼镇共有24个村,其中18个村是兴化市认定的经济薄弱村。为支持这些村发展,省、泰州市和兴化市政府都给予了一定的扶持资金。这些村中,列为省扶持的村2个,列为泰州市扶持的村6个,列为兴化市扶持的村10个。

  如何使这些薄弱村彻底“甩掉帽子”?钓鱼镇党委政府作了深入调研论证,最终确定,由镇整合上级扶持资金,逐村兴办农业特色项目,发展优势农业,依托项目实现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增收。“此举紧贴本地实际,也十分契合乡村振兴大略。”钓鱼镇党委书记李庆斌说。

  沿着这样的发展思路,八尺沟村建起了300多亩特色农业基地,汤顾村兴办了50亩大棚基地,卞张村与陈李吴村联合建起了80亩大棚基地。截至目前,8个薄弱村建立了优势特色农业基地。

  项目建成后如何管理好、经营好?钓鱼镇的做法,一种是组建以村支书为责任人的经营团队,另一种是承租给个人或企业,由镇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对村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的经营团队,该镇规定,凡参与劳动的村干部与务工群众同工同酬,每年提取项目中村集体纯收益的15%奖励给经营团队,其中责任人10%。承包给种植能人和企业的,年每亩大棚租金为3000元。

  为加强集体经营项目的管理,该镇成立工作组全程跟踪,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干部实施严厉问责,对人为因素造成项目损失或失败的,追究相关责任。为推动项目效益的提高,该镇设立了单项冠军奖,奖金由财政列支,奖金额各为1万元,分别奖励年亩均收益最高的项目负责人,以及年总收益最高的项目负责人。

  扶持资金用于发展村优势特色农业项目,还呈现出示范带动效应和困难家庭帮带效应。李庆斌说,目前,这两个效应在刘陆南村已显现。村民查吉璋已流转了8.33亩土地,投入十多万元,建起7栋6米跨度的钢架大棚,跟合作社学种番茄。村民陈正顺、陆林义则以年亩租金3000元,分别租种村集体10亩大棚种植。合作社吸纳6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的成员为固定工人,发给工资报酬。去年,每人务工收入超过5000元,加上平时其他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

  (顾日升 陆照兴)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