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制作一把琴197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精心打磨。
昨天上午,在江苏凤灵乐器集团徐小峰工作室内,记者见到“江苏制造工匠”——徐小峰时,他正在精心打磨一把销往意大利的小提琴,这把琴的市场售价4.8万元左右。
目前,在泰兴,像徐小峰这样的乡土人才有10万余名,占泰兴人才资源总量的62.7%,他们成了“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生力军。
加大政策扶持
让乡土人才竞相涌现
“乡土人才也是宝,振兴乡村离不开这些土生土长的‘土专家’。”泰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鞠林红介绍,这几年,泰兴不断出台相关扶持激励政策,着力形成乡土人才竞相涌现的喜人局面。
2006年,泰兴市率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职称评定工作,当年就有521名“土专家”“田教授”获评初、中级技术职称;
2012年,出台《泰兴市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城乡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工作意见》;
2016年,出台《泰兴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意见;
2017年,出台《泰兴市优秀乡土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发掘和培养各领域乡土人才、能工巧匠。
泰兴市规定,优秀乡土人才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每届培养管理期3年,期满后可再次申报。对获评“名人”“能手”和“新秀”称号的,给予命名表彰和一定的奖励资助。其中,获评“名人”和“能手”称号的,在管理期内可比照“泰兴市3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图书资料补贴,以及科研与技艺发展传承“三带”项目资金资助。对经认定的各类“大师工作室”“状元工作室”“工匠工作站”等载体平台,参照《泰兴市“人才强企”的政策意见》有关条款享受一次性奖励。
在政策激励下,泰兴乡土人才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总量将达22.4万人,占全市人才比例达83.4%。
搭舞台给荣光
让乡土人才成“香饽饽”
为了使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泰兴市坚持一线育才、岗位成才,积极搭建乡土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广泛开展“人才服务进企业”“乡土人才显身手”“十万职工大练兵,万名职工大比武”等技能竞赛活动,先后评选出电工、焊工、瓦工等各类“技能状元”300多名。
“泰州名工匠”、江苏泰隆集团数控编程员凌建军,原本文科出身,多年来他悉心攻读理论,钻研技术,率先攻克数十项高难度技术难题,编制出数控机床操作规程、加工中心编程手册、设备维护保养手册以及数十种关键零部件加工操作规范,成了著名的“数控状元”,并为企业培养出300多名技术能手。近年来,凌建军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研究、技术攻关,为企业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达数千万元,获得江苏省技能状元、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等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为了让乡土人才“扬眉吐气”、扎根基层,泰兴市打破学历、职称限制,不拘一格培养选树优秀乡土人才,宣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积极组织推荐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参加各级组织的评比表彰。先后有32名农民、职工当选全国、省、市劳模;钢筋工张祝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凤灵集团小提琴制作师徐小峰等20多名乡土人才被命名、提名为“江苏制造工匠”“江苏工匠”“泰州工匠”“泰兴工匠”。
放大“名师效应”
带动一方产业快发展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泰兴市坚持名师带徒,注重设立工匠、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促进相关行业人才培养和产业跨越发展。
2017年11月,经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次交流协商,首批“大国工匠”、世界顶级医疗专家周平红教授内镜工作站在泰兴人民医院挂牌成立,着力通过定期开展学术活动,从医、教、研三方面综合提高泰兴医疗水平。
为了弘扬乡土人才精雕细琢的技艺,泰兴市还及时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将原分属多部门的职业学校整合为职业中心校、技工学校、职工学校等平台,建立2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泰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市内优秀乡土人才为他们传授技艺。据统计,已有4.9万多名职工取得技术职称。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的烧饼慰劳忙……”一首《黄桥烧饼歌》让黄桥烧饼名扬大江南北。着眼于保护传承黄桥烧饼技艺,著名烧饼大师刘润宝的“关门弟子”张天勇成功申报省非遗制作传承人,不断改进工艺,并“以师带徒”,做大烧饼产业。目前,黄桥烧饼已发展为五大系列、近60个品种,黄桥烧饼店超过500家,遍布全国各地,黄桥烧饼年销售总额突破3亿元。
作为泰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泰州远大家俬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李相文注重传承、改进、提升编藤加工传统技艺,与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培养高层次乡土人才。公司开发的编藤家具以时尚的款式、近乎完美的质量,畅销欧美。随着公司发展壮大,近年来“以师带徒”,在黄桥老区设立61个编藤加工点,吸纳4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