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叶桂华肖梦琪特约记者唐卫华)记者从10月31日市住建局召开的现场观摩会上获悉,在市区海陵南路维修工程中采用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可实现石料再用、旧沥青再生,使旧沥青路面循环利用,这是我市城市道路维修首次使用这一新技术。
此次应用新技术的海陵南路段,起自凤凰曦城,终于海军大道,全长1540米,总面积近5.4万平方米。当天,在施工中,只见一列状似火车的橙色装备,在道路一侧车道上一次排开,缓缓前行,一阵腾腾的热气过后,留下的便是一段崭新的黑色路面,平整光滑。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一项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施工项目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施工时,前方加热机把旧路面加热,地温达到170℃~190℃,而后面的翻松设备将原有沥青路面翻起,同时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沥青、沥青混合料等材料,通过热态拌和、摊铺、碾压,让新路面成型。
该技术人员介绍,这项新技术,可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100%原价值就地循环再生利用,实现“石料再用、沥青再生”。该技术可以处理麻面、松散、坑槽、车辙,纵向、横向反射裂缝以及渗水系数大、行驶质量差等道路主要病害。
据了解,与传统沥青路面养护施工相比,“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循环利用、延缓路面老化、避免接缝渗水等优点。
记者看到,整个施工过程,无须封路,仅占用一股车道,其他车道可正常通行,施工行进速度可达每分钟4米,两小时后即可开放通行。经测算,仅此次施工路面,由于实现了旧沥青再生,为此可节省新沥青混合料1800吨,减少沥青废料排放2880吨、二氧化碳排放79.4吨。
据该路段项目负责人透露,在此次施工中,施工单位还针对路段的病害及基层情况,采用了开挖回填、注浆工艺进行基层预处理。其中,地聚合物注浆也是新引进的一项技术,可增强路基及基层稳定性,提高路面承载力,增强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由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预计海陵南路改造可缩短工期近一个月,计划于11月10日施工结束。”
229省道泰兴段采用路面冷再生工艺修补
本报讯(通讯员陈玉婷)229省道是贯通泰兴南北的重要通道,由于交通量的不断增加,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提升该路段的通行能力,泰兴市公路管理站决定对泰兴段K130-K131、K132-K134、K136-K140+400进行路面大中修。
此次采用路面冷再生工艺实施大中修,先铣刨5厘米原沥青路面,病害修补后,再进行6厘米现场乳化沥青冷再生,然后加铺4厘米SMA-13。在路面冷再生施工中,由乳化沥青冷再生机、乳化沥青罐车、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现场拌和,采用冷再生机对旧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处理,加入一定量的乳化沥青和水泥作为再生剂和活性添加剂,由传送带运至尾随后的摊铺机现场摊铺,最后由压路机碾压成型。
此次大中修工程采用的就地冷再生技术,既环保节能,减少了资源消耗,又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