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向高端延伸
中国江苏网讯 10月23日,泰州经济开发区挂起一块新牌子——“中科院泰州中心泰州经济开发区工作站”。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泰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方针直言:背靠这座“科技大山”,园区腰杆更直了,追赶跨越底气更足了!
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强调,大院大所既是创新载体,也是招商引资平台,必须力争每一个重点产业,都有国内外先进的大院大所支撑。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眼下,我市各开发园区引入大院大所的节奏悄然加快,“创新浓度”节节提升,大院大所正成为泰州开发园区推动产业转型、绿色增长的重要力量。
泰州经济开发区是个好例子。
近三年来,园区规上工业产值保持了年均38%以上的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也实现了年均22%以上的增长,在医药高新区所有功能园区中,呈现发展速度快于全区、总量占比逐年提升的良好态势。
不过,园区却依然有个“心病”:产业结构仍处在价值链中下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
中科院泰州中心泰州经济开发区工作站则正好“对症下药”。记者发现,双方合作协议内容特别实在,“工作站主要工作”中不少直接明确了量化指标。譬如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的技术难题,每月走访10至15家企业,每年收集技术难题不少于60项;带领企业负责人到中科院科研院所交流对接,每年至少2次;邀请中科院专家来泰举行项目发布会和成果对接会,每年2至3次;每年促成中科院系统研究所与园区企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0项,合作项目产业化率达50%。
“大院大所是汇聚创新资源的‘源头活水’,同时也是‘智慧富矿’。”在方针看来,这个工作站将带来三味精准“药方”——带动院企合作,引领园区产业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优势,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规模化;结合园区电子信息及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有了这些良方,相信园区发展将更加健康。”
泰州港核心港区动作也可谓精彩。
最近,高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泰州港核心港区党工委副书记蒋向荣又多了一个头衔: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高港工作站站长。这个工作站落户泰州港核心港区,在“家门口”为园区零距离提供科技服务。
记者了解到,这个老专家工作站最令人艳羡的,是它“杠杠的”院士级阵容,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将派出3名以上高级专家提供日常科技服务。也就是说,此后,园区各项科技活动都有“院士智囊团”保驾护航。
“这个工作站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面向园区及高港区的科技需求,围绕科技服务、素质服务、管理服务,提供科技项目推广、技术难题攻关、委托选项、科技规划、组织活动、调研考察、业务管理等一揽子支撑。”蒋向荣透露,这几天,工作站已紧锣密鼓投入工作,正在筹划研究一批适合园区产业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高科技含量项目,并将开展“走进中科院直面科学家”等研企对接活动。
姜堰经济开发区借力大院大所“撑杆起跳”,推动创新链向高端延伸。
园区正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商量合作成立产业研究院。初步的计划是,未来5年内,引进、孵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不少于25家,最终在园区构筑完整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体系,带动园区及周边地区制造业企业新增产值超50亿元。与此同时,还计划打造省部级企业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1至2家,引进硕士或相同等级职称及以上人才、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人才、企业高管等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人,申报和获得专利不少于40项,在姜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10个。
如今,走进泰州众多的开发园区,都能迎面感到通过大院大所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的那种热切气息。
高港临港经济园进一步深化了与吉林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已落户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江苏基地、吉林大学汽车动力传动研究院等,正式签约院企合作项目25个。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也更明晰了大院大所战略。眼下,园区正加快建设第三方检测项目,力争通过一年努力,在园区形成相关创新型检测平台,形成年开票销售15亿元规模。同时以此为依托,招引一批“高大上”的大院大所入驻园区,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在此基础上,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再招引2个10亿元以上军民融合大项目。
泰兴经济开发区、海陵工业园区、泰州滨江工业园区、泰兴虹桥园区等也在精心撰写大院大所“文章”。
业内人士认为,大院大所频繁落地,正在并将继续成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常态。随着各园区创新载体“量质齐飞”,泰州开发园区及全市的创新生态将不断完善,创新发展动力将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