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建扶贫大棚、标准化厂房!靖江拓宽精准扶贫路子
2017-09-13 15: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13日讯 近日,在靖江市季市镇横河村“扶贫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钱美华看着空荡荡的西瓜大棚喜滋滋地说:“今年西瓜卖得特别好,一个夏天,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近十万元,我们再不用靠‘化缘’过日子了。”

  去年初,靖江市政府办公室跟横河村“结亲”,针对该村农业人口较多的特点,为该村制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脱贫方案。村里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靠种蔬菜、瓜果年增收十余万元。

  横河村靠建扶贫大棚、标准化厂房增加“造血”功能,是靖江市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靖江市委、市政府组织该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市级机关部门、单位,对58个相对薄弱村开展挂钩帮扶、精准扶贫,各地涌现出一批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一些落后村由此发生转变。

  短短半年,生祠镇新义村发生了不少新鲜事。村队部旁长满荒草的零星废地,摇身变成标准化厂房,为村集体带来9万元年租金。原本只会种地的20多名农户,在家门口找到了日薪100多元的稳定工作。48户低收入家庭里,有工作能力的人员都进厂打工,身体残疾、年龄较大的,也被村里聘为“秸秆巡查员”、“村八位一体管护员”。一时间,原本的“落后村”里处处洋溢着创业、就业的好氛围。

  “以往救济虽多,但送不走贫穷。”村党总支书记陆章炳告诉记者,过去,一些机关部门虽然真心实意开展帮扶,但更注重“短平快”的输血式帮扶,村里始终没有内生动力。今年,在靖江市人社局帮助下,新义村建起了标准化厂房,有了这只“下蛋母鸡”,完成脱贫任务就有了底气。

  一些资源相对薄弱的偏远村,也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探索实施“合作社+低收入农户”的脱贫路子,利用合作社这一平台给予贫困户扶持。现代农业是靖江市生祠镇利珠村的主导产业,不少群众依靠这一产业发家致富。但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年迈体弱的村民冷玉坤来说,想建一个蔬菜种植大棚无疑是奢望。今年,利珠村组织村里的果蔬合作社建成“爱心大棚”,免费租给低收入农户从事种植,冷玉坤由此成为“爱心大棚”的第一批受益者。记者采访时,冷玉坤一边乐呵呵地把自家三轮车上一筐筐新鲜蔬菜搬到合作社的收购过磅处,一边跟记者闲聊。“我是残疾人,老婆身体不好。以前靠种地每年仅挣得几百元,还不够老伴看病吃药,常常借了东家借西家,现在有了大棚,每年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冷玉坤说,自己只负责种,销售都是合作社统一洽谈的,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小日子过得甚是舒心。

  在马桥镇朝西村,村党总支书记陈小海带领村“两委”,领办集农机、育秧、植保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的运作模式,让有种植能力、农机操作能力的困难群众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现在全村超九成低收入农户都是合作社社员。”陈小海介绍,在今年“三夏”大忙中,合作社共收到千余亩农田的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订单,以后还将吸纳更多的困难群众加入。

  截至2016年底,靖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已脱贫1554户、3670人,脱贫率达31%。“这一成绩的取得,来自于扶贫思路的转变,今年我市还将实施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确保到年底经济薄弱村六成脱贫。”靖江市委农工办副主任江南平介绍,西来、生祠、斜桥等6个镇将全面启动建设农村创业发展基地,村民、低收入农户都可进入基地创业、就业。另外,靖江市卫计委、教育局等部门,将在提高医保结算比例、建立就医指导意见、加大贫困学生帮扶力度等方面发力,为低收入农户缓解生活压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