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高镇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骆忠明摄
中国江苏网讯 “着力提升‘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带动力、‘装备+技术’支撑力、‘互联网+农业’竞争力,放大农业优势,做足富农文章。”近日,在姜堰区委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区委书记、区长李文飙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要求。
近年来,姜堰紧扣“两聚一高”,以聚焦富民为目标,借助“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创新工作思路,扫除创业障碍,想方设法鼓足农民“口袋”、做大“富农”文章。
专家宣讲团送上致富“套餐”
“当时无意中向走访人员说了今年花卉苗木种植效益下滑的苦衷,没想到这么快解决问题的专家就上门了。”7月12日,姜堰区蒋垛镇种养大户赵德宏感慨地说。当天,姜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宣讲团5名成员走进蒋垛镇,为当地农民送上丰盛的致富“套餐”。
6月下旬,姜堰区农委联合农工办、商务局、农机局等单位组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宣讲团和落实团,共40多人,成员包括种养殖、农村淘宝、金融等方面的专家和种养大户典型。宣讲内容涉及“三农”方针政策、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及农业奖补政策、农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模式等七个方面,采取由各镇(街)“自主点单”、宣讲团“按需配菜”的模式,确保让农民“合胃口”“吃得香”。落实团成员则跟踪服务,旨在做好农民田头的“店小二”,手把手教农民干,引导农民种好田、挣大钱。
蒋垛镇许桥村的陈荣秀流转400多亩农田种植稻麦,增收空间有限。他希望能突破现状。姜堰农委作栽站站长刘俊讲解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帮他打开了思路。沈高镇汉土家庭农场主孙飞现身说法,“稻田养鸭”、“稻田养鱼”高效益高回报,前景诱人。听了这堂课,陈荣秀坐不住了,决定拿150亩稻田试水“稻田养鸭”。“利用鸭子吃虫、鸭粪肥田,减少药肥成本,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能种出高品质的好大米。这套模式错不了。”
据悉,自7月4日首场宣讲活动举办以来,姜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宣讲团先后到16个镇(区)街道,为4000多人“传经送宝”。同时,落实团成员帮助100多位农民解决了创业、贷款等难题,帮助40多位种养大户找到增收途径。
家庭农场联盟提供增效服务
桥头镇鸭凤家庭农场主卫泽明有200多亩地,已经营了11年。过去农业机械缺乏,他吃了不少苦头。去年初,在卫泽明发动下,小杨、杨院、桥头三个村31个家庭农场和4个经济合作社自发成立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把各个农场主的各类农业机械整合在一起,由联盟统一协调作业。“现在联盟有2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不单纯为我们村的农场服务,还为周边农场服务挣钱。”卫泽明说。
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切实降低了农场主的生产成本,让种田变得更轻松。“入盟后,平均一亩田可以降200元成本。自己不需要另外兴建晒场、农机库,还能以很便宜的价格从联盟采购农资、烘干粮食。”桥头镇杨院村家庭农场主花开华说。去年,他自购插秧机10台,由服务联盟牵线搭桥为周边18个农场主提供机插秧服务,年增加收益约6万元。
桥头镇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的出现,实现了家庭农场单打独斗向抱团作业转变,不仅解决了怎样种田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种好田的问题。种田成了体面的职业。去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桥头镇小杨村视察,认为以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代表“两个主体”培育的“姜堰模式”,代表着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据介绍,明后两年,姜堰区每年将创成10个左右布点合理、基础较好、管理规范,有统一合作组织、有具体服务内容、有统一台账资料的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同时成立专项奖补资金,对创建较好、考核达标、年度绩效评分达80分以上的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一次性奖补人民币10至20万元。
智慧农业助力增收致富
7月25日晚,华港镇兽医站站长陆小军根据当前天气特点和养殖场现状,通过农牧旺平台发布了题为《如何预防夏季养猪场易发猪病混合感染》的贴文。这是他通过平台发布的第386条养殖技术交流信息。
自推广使用泰州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以来,姜堰区重点在宣传发动、培训指导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发力,不断扩大“农牧旺”平台覆盖面,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今夏连续高温,对葡萄管理影响不小。沈高镇林海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凌海却不担心,通过手机APP软件,他能远程控制葡萄基地的水肥灌溉设备。林海合作社种植葡萄600多亩,在农委专家帮助下,投资20万元安装了物联网设备,试点建设了全区首家葡萄水肥一体化系统,不仅减少了水肥用量和面源污染,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葡萄品质。“用上新系统后,每亩降低成本100至150元。”凌海说。
目前,姜堰正与泰州AWL公司对接,在俞垛镇花家庄农场等地试点农业物联网项目,着力打造智慧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力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管理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电子商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4月17日,“姜堰大米”试水天猫平台。活动上线2个小时内,销售突破2万单,100吨大米销售一空,苏合天猫旗舰店当日总成交额达54万元。
近年来,电子商务以迅猛势头席卷姜堰,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本土农副产品插上“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网上销售,我们的水蜜桃走向全国。过去只能卖几块钱的产品能卖到几十块,一年增收上百万,周边群众都在申请加入我们合作社呢。”谈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江苏鲜乐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春山感慨很深。
去年5月,姜堰区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意向,启动“农村淘宝”项目,目前已建成集仓储、培训、孵化功能于一体的区级运营中心和31家村级服务站点。运营服务中心自4月1日开张以来,销售业绩连续三个月稳居全省前列。不少农民也搭上了农村淘宝的“创业快车”。溱潼镇湖南村村民徐峰在村里开办服务站,运营至今,已帮助村民代购化肥60多吨、电器8万多元、日用品7万多元。方便村民的同时,徐峰月收入也超万元。
为进一步打响姜堰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提升农业附加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姜堰区正在精心打造“百村优品”工程,目前已筛选出35种本地优质农副产品,由3家区级电商企业和多家镇级电商企业和合作社上线销售。销售成绩突出的电商将受到表彰奖励,相关工作还将与各镇街农业农村工作年度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