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纪念丁文江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2017-04-14 16: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丁文江纪念馆。熊珠琴摄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熊珠琴通讯员孙刚孙杰)昨天是地质学家丁文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和泰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系列活动,深切缅怀这位中国现代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的主要创始人。当天,丁文江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丁文江学术思想研讨会、科普报告会以及丁文江纪念馆开馆、丁文江研究会揭牌、《丁文江》电影开拍仪式等活动相继举行。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裴荣富,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于洸,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中国地质图书馆馆长刘延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常胜梅,以及国家、省、市国土系统有关领导,省档案局有关领导,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地质界代表,丁文江先生亲属等出席相关活动。

  丁文江出生在泰兴黄桥,15岁赴日本留学,后又辗转英伦,学成归国后,以“天生能办事”的行政才干和组织能力,与章鸿钊、翁文灏一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质调查所、地质研究所,发起、创建中国地质学会,推动中国地质科学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被誉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开山大师”、“地学之父”,赢得了世界级声誉。

  丁文江纪念馆位于黄桥镇米巷10号——丁文江故居丁家花园内,这里是丁文江诞生和少年时期生活、读书的地方,也是原黄桥战役纪念馆所在地。

  丁家花园为清代园林建筑,地势南低北高,自南至北各进建筑,依次抬高,每进建筑之间为天井。花园东部为迎宾待客区及花园,中部为居住区,西部为厢房。建筑均为硬山式屋面,粉墙青瓦坡屋顶,色调古朴典雅。占地378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丁家花园分为东轴线、中轴线和西轴线三个区域。东轴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桥战斗旧址——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中轴线和西轴线均为丁文江纪念馆,展览面积约500平方米。

  中轴线主要是丁文江生平展示厅,共四个展厅;西轴线为丁氏沿革厅、标本陈列厅,共三个展厅。

  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标本实物等,向世人展示了丁文江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丁文江传》作者、负责丁文江纪念馆布展工作的泰兴市文联主席林林介绍,丁文江纪念馆布展得到了泰兴籍院士王德滋和常印佛的关心和支持。

  在两位院士倡议下,共有八家单位向纪念馆捐赠412件标本,其中南京地质博物馆捐赠71件、南京大学捐赠61件、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捐赠50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捐赠55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捐赠60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捐赠10件,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105件,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捐赠重达3吨的古杯生物礁灰岩。

  “纪念馆标本主要分为三类;矿物、岩石、古生物。”林林介绍,馆内,有一小块蓝铜矿极为珍贵,这是中国地质博物馆所捐赠。蓝铜矿常被作为原生铜矿的探矿指标。

  在古生物类的展品中,分别展出了一些无脊椎、有脊椎的生物标本。这些展品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捐赠。“其中,一个维氏大唇犀头骨标本,产生于晚中新世(中新世为地质年代新近纪的第一个时期,开始于2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时代,世所罕见,为镇馆之宝。”

  丁文江研究会将集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文江先生的学术思想研讨。

  丁文江曾主持编写《中国分省新图》和《中华民国新地图》,并被合称为《申报地图》。在国外,这两套地图被称为“丁氏地图”,英国皇家学会《地理杂志》和美国纽约地理学会《地理评论》当年多次刊文评论,认为是“最可靠的”中国地图。《丁文江》电影将主要围绕“丁氏地图”的诞生展开故事情节,展现丁文江独特性格、传奇经历、绅士风格、爱国情怀。

标签:
责编:李笑林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