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贾东海 通讯员张小燕) 近年来,泰州市坚持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提升城市文化功能和内涵,全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靖江、海陵、姜堰已陆续创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春节假期,姜堰区张甸镇葛庄村的村民丁爱文走进村里的农家书屋,找到一本《科学养鸡》,认真地翻看,不时还做些记录。丁爱文是养鸡专业户,饲养了四五千只蛋鸡。他说,过去养鸡凭经验,现在可不行了。去年冬天,他发现鸡舍里不少鸡子张着嘴喘气,影响了产蛋。“今天总算弄明白了,鸡舍保暖的同时,还要通风。”丁爱文说。
丁爱文正是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受益者。该市以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为抓手,不断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加快健全完善市、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3个,建成乡镇(街道)文化站99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1852个,基本实现了基层文化阵地全覆盖。同时,泰州市大力推行以市、县级图书馆为龙头的“总分馆制”建设,加快实现城市主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一卡通”,稳步提高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覆盖率。
为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泰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经过精心筹划,推出了“文化惠民券”,开创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新路径,创出了泰州特色文化惠民新品牌。
今年大年初八,泰州市淮剧团文化惠民演出车载着演职人员和道具开进城北街道西浦社区。不少居民一大早就赶到广场坐等,演出开始前,小小的广场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早前社区就征询了大家的意见,这次演出的剧目都是我们自己选的,全是大家爱听的。”海陵区城北街道西浦社区居民王爱国乐呵呵地说,他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抢占好位置了。
文化惠民券采取“以券激励、群众点单、基层比选、政府资助、全程监督”的运作模式。截至目前,文化惠民券已发放1000万元,完成演出1600多场,惠及群众100余万人次。
除此以外,泰州市还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打造“梅兰芳”特色文化品牌,成功举办7届“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同时全力办好“靖江文艺节”、“泰兴银杏艺术节”、“兴化板桥艺术节”以及海陵“梅兰芳菲”、高港“大江放歌”、姜堰“激情三水”等文化活动,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一步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味的送文化下乡并不能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通过专业人员指导,激发民间潜在的文化力量,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才是长久之计。”泰州市文化馆馆长徐振斌说,该馆定期安排专业人才到基层,进行各门类辅导,并将各地的文艺骨干集中邀请到市文化馆接受培训,通过对各基层点的培训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文化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除了专业培训,泰州市还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制度改革,加大内部管理改革力度,有效激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例如,从2015年起,与省戏校联合举办泰州淮剧团定向委培班,淮剧团的自我“造血”功能得到增强。
下一步,泰州市将继续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引领、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以示范创建为导向,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合理规划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文化“绿地”,力争到2020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18平方米以上,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程度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