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去年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
2017-02-16 10: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蜗牛奖”落地,“五个激励”推行,容错纠错等机制建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全年任务半年完成”,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37个,项目大突破工作的新纪录、新突破、新速度正在持续刷新;

  “1234”城建项目布局确立,“双水绕城”、金融服务区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泰职院、省泰中新校区交付使用,泰镇高速泰州段通车,两条快速路即将完工;

  在全省率先推出30条重点举措,形成“1+25”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泰州特色,走出了泰州路径;

  ……

  2016年,正值地级泰州市建市20周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顺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一,是建市20年以来最好名次

  2016年,多重国家战略在泰州叠加交汇,我市成功获批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海峡两岸(泰州)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牌子”的含金量正逐步转化为发展的含金量。

  数据显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102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列全省第一位,这是建市20年来的最好名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突破1000亿元,分别增长17.4%、19.8%,两项增速均列全省第一。

  “去年,我市经济主要指标均在合理区间,‘稳’的态势在持续,‘进’的力度在加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统计局一负责人介绍说。

  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更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766.9亿元,增长10%;主营业务收12190.2亿元、利润936.8亿元,分别增长13%、11.2%,增幅均居全省前列。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131.2亿元,增长10%。

  在产业结构上,全市服务业去年持续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快于第二产业增速2.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比2015年提升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7%,分别高于第二产业、工业8.3、11.9个百分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2.38万家。

  在需求结构上,我市扩内需、促消费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消费拉动,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8.34亿元,增长11.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6.9亿元,增长14.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新经济持续壮大,新动能加速成长

  新经济,新动能,更带来新增长。

  2016年,我市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两年行动计划,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创新成为积聚发展优势的鲜明特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创“互联网+”联合图审模式、率先实现企业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覆盖、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我市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新主体新成果快速增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底共有私营企业8.89万家,全年净增1.14万家,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191家;个体工商户25.61万户,全年净增2.57万户,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552户,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与此同时,企业更加重视创新投入、技术研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962件,同比增长51.5%。

  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据业内人士分析,2016年,我市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其中仪器仪表、医药、汽车零部件、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5.6%、19.7%、20.4%、30.1%,四大行业合计增长22.2%,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25.6%。

  此外,网购、快递、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正在逐步改变市民的消费方式,市民线上消费在过去两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服务类、移动端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去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中从事网络零售的企业共实现网络零售额13.55亿元,同比增长48.5%。

  2016年,我市新产品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呈迅猛发展之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市相关产品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统计显示,去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393.86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三个口袋”更加充实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突破,也让2016年我市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

  去年,我市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全市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59元,同比增长9%,增幅列沿江八市第三位。

  在居民收入中,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28元,同比增长8%,增幅列沿江八市第五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1元,同比增长8.8%,增幅高于苏南四市、南通和扬州。

  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也让我市居民消费更加从容。数据显示,我市居民去年人均消费支出18218元,同比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80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50元,同比增长11.9%。

  2016年,我市企业运行质态继续稳中向好,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家,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9家、利税过亿元企业31家,企业盈利状况进一步改善,企业“口袋”鼓得更加充分。仅以去年前11个月的数据为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90.56亿元,同比增长11.4%;企业亏损面7.14%,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53.3%,亏损深度(亏损额占利润比重)仅为1.5%。

  得益于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我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中向好之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去年,全市受营改增影响,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6亿元,同口径增长5.8%,增速列全省第六,其中税收收入263.73亿元,同比增长0.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0.5%。

标签:
责编:李笑林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