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发展再次站上新高度。
中国江苏网1月23日讯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101.78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高居全省首位。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三大主题工作,切实加快‘四个名城’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更具转型创新含金量的发展新路径。”对于数字有着特殊感情的市统计局局长傅升认为,经济总量的突破和增幅领跑全省是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表明泰州的发展已经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1月22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联合公布2016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主要指标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1.78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由上年的全省第五位前移至首位。创造了建市以来我市整年度GDP增速的最好名次,也是整年度在全省首次夺得第一的好成绩。
据了解,地级市组建的1996年,全市GDP总量为284亿元,到2003年成功跨越500亿元,达到574亿元,用7年时间实现翻番增长。2006年,全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37亿元,到2010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049亿元,千亿元跨越经历了4年。到2013年站上3000亿元,则仅用了3年。而在“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我市又用3年跨越4000亿元大关。
“突破第一个千亿元,我们用了整整10年,而从1000亿元到4000亿元我们才用了10个年头,跨越赶超的雄心壮志势不可挡。”傅升说,数字是枯燥的,其背后透露的是市委、市政府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以深入推进三大主题工作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的生动展现。
大投入才有大产出。在三大主题工作尤其是“项目大突破”的带动下,一批“高大上”项目落户泰州,工业投资逐年攀升,对GDP增幅领跑全省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而且为今后发展蓄积了强大动能。2015年全市工业投资1634.63亿元,增速36.6%,位居全省首位,对2016年经济总量和增速实现突破作用居功至伟。
据悉,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增速由全省第五位前移至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增速在全省的位次由第五位前移至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增速继续稳居全省首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8%,增速居全省首位,为2017年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我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质态明显提升。在“项目大突破”的助推下,2016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3.44亿美元,增长26.2%,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全年共完成出口66.74亿美元,增长4.7%,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333.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3.9%,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加快实施,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
“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产业结构在泰州大地上演绎得生动而形象。
我市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我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这种现象正逐步改观,三次产业比重更趋优化。
2016年,全市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7.89亿元,同比增长11.4%,快于第二产业增速2.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0%,比2015年提升2.0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高于工业占比6.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7%,高于第二产业和工业。
而从事关未来发展质态的投资看,不仅速度快,而且结构优。2016年,亿元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321.26亿元,同比增长54.4%,高于固定资产投资37.0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8%,高于工业投资增幅26.0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5.2%,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0.0%,高于工业投资增速40.2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2.1%,同比提高18.1个百分点。而高耗能投资却出现了总量和占比的“双降”。
此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生铁产量下降4.2%,粗钢产量下降26.0%;商品房去化周期为9.6个月,较2015年末减少8.4个月,已跨入6至12个月的合理区间;去年11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2015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
“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新经济蓬勃发展,为泰州发展注入新动能。”傅升认为,虽然新经济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但在支撑增长、带动就业、促进转型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聚焦聚力发展新兴产业,一些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加速。2016年,全市仪器仪表、医药、汽车零部件、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四大行业产值合计增长22.2%,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25.6%。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部分新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393.86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从新产品产量看,化学药品原药、电光源、半导体分立器件、光电子器件增速全部超过26%。
随着网购、快递、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百姓的消费方式逐渐改变,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中从事网络零售的企业共实现网络零售额13.55亿元,同比增长48.5%,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达到3.0%,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虽然占比不大,却有着巨大潜力,代表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不过,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泰州GDP总量排名在全省尚不靠前,而区域竞争又日趋白热化,不能有半点懈怠。
“从现状看,我们追赶型城市的定位没有变,实现‘三赶超三领先’的目标任重道远。”傅升认为,下一步我市要坚持发展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动摇,积极培育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绿色、有含金量、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