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苏州观察 > 正文

苏州去年新增市场主体27.7万户 同比增长38.3%

来源:新华日报   2018-02-02 14:29:00

  苏州工商局日前发布消息,截至去年底,苏州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35.2万户,2017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7万户、注册资本878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3 %、69.8%,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值得关注的是,去年苏州新设一家企业的登记时间已从2016年的平均2.5天缩短至1.5天,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进一步突显。

  “去年,我们积极推动了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落地并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国家级改革层面承接的试点有‘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试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社会共治试点(在常熟),大数据监管工作试点(在昆山);省级改革试点是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苏州工商局局长蒋亚亭介绍,按照 “3550”改革要求,苏州工商还牵头重点推进“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已实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设立登记平均时间压缩到1.5天,商事制度改革催生新一轮创业潮。

  简政放权,“简”字当头,商事制度改革的“简”极大提升了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为开办企业铺路提速。去年,苏州工商创新登记流程,在全省率先自主研发推出“个体户登记手机App”和“个体户自动登记一体机”两项重大创新成果,让全市新设个体户登记以及跨区域登记,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办理。

  “来之前我已经做好跑3趟的准备,递交材料1次,材料更改1次,最后拿取营业执照1次,没想到使用手机APP申请,现场只来这一趟就全部办好,真是太方便了。”在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狮山分局服务大厅内,已来苏工作生活20多年的戴国栋办理业务时说,自己之前在开办公司时也进行过相关的申请和审批,但这样的高效便捷的办理流程还是第一次遇到,这让创业者看到苏州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服务越来越完善和周到。至去年底,苏州共有3万余户像戴国栋这样的新设个体户通过这一平台办理登记。

  减少办理流程,实现“不见面审批”,关键在于把原本交给创业者处理的繁琐事项转移到后方职能部门处理,实现这样的操作,背后靠的是登记信息的科学化梳理,吴中区市场监管局临湖分局推出的“企助理”便利登记系统便是苏州工商推动改革的典型一例。

  “在基层,由于营业执照申请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对申领营业执照的法律要求、专业概念理解能力差,填写申请材料差错率高,登记工作人员需要反复解释、批改、答复,这样的流程也让部分群众仍反映办事不容易,这正是我们推出‘企助理’的原因。”吴中区临湖市场监管分局局长朱玉岗介绍,“企助理”通过将登记材料所涉30余页纸内容简化成4个页面,登记文书所涉100余项信息提炼成要素信息,减轻登记者“思考”负担,解决了长期以来部分文化程度低乡镇居民创业登记难问题,提速了这一层面居民创业热情。积极开展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对外开放企业名称库和推广应用网上申请名称,缩短企业登记环节中名称预核时间,企业创业速度更快。

  在前端改革全面进入攻坚阶段的同时,苏州还大力引导企业自律,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仅让企业“开得快”,还要让企业“办得好”。

  2016年度苏州全市企业年报率达87.7%,位居全省前列。同时,苏州工商牵头抓好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的常态运行,全市有44个成员单位能及时认领和反馈行政许可信息,有16个部门及时上传处罚、行政指导等信息,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工作,首次将企业年报公示信息不定向抽查与工商业务条线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全市共有11.7万户次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记录,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累计达3万户次,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监管办法。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作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商事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范围不断拓展、难度不断加大。苏州工商在今年也还将继续推出多项举措,如扎实推进“3550”改革工作,确保将企业开办全流程控制在3个工作日内。继续做好企业名称试点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探索取消名称预核环节。加快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向更多部门推广。推行登记信用承诺制度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开展“证照分离”改革,促进市场准入便利化。同时,开好江苏政务服务网工商“旗舰店”,更加方便申请人运用网络实现工商注册登记。实施企业登记身份信息管理,做好本地业务系统与全国统一身份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建设好苏州市法人库,推进多部门信息实时共享和无障碍数据交换,助力市场健康活力持续释放。

  盛 峥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