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信心的力量丨一束光的守望
2025-04-08 09:55:00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  作者:陆文君  
1
听新闻

第一次认识“献血达人”褚卫芳,是在社区的宣传栏里。照片中的他在献血车旁,双指轻按着胳膊肘的止血棉球,笑容像暖阳般温和。这个普通退休工人的故事,让我触摸到了信心最真实的温度。

那天在整理旧档案时,一张泛黄的献血光荣榜突然滑落。我弯腰拾起,“褚卫芳”三个字猛地撞进视线——表格里密密麻麻的日期从2001年绵延至2021年,末尾统计栏里“80000毫升”的钢笔字像一串沉甸甸的麦穗。以一名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为例,体内约有4200~4800毫升的血液量,80000毫升相当于把全身血液换了近20次。我盯着表格,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医院,曾见过抢救室门口焦急等待血源的患者家属,此刻突然明白:褚卫芳用自己的血液织就了生命的保护网。

铺满桌面的献血证

真正读懂这份坚持,是在社区组织献血时的偶遇。“刚开始也怕,后来发现还没蚊子叮得疼。”褚卫芳正给年轻人讲解血小板捐献流程,他的调侃让空气里紧绷的消毒水味都轻松起来。我注意到他妻子在一旁安静地坐着,护士正用酒精棉球擦拭她的无名指,用滴管吸走一颗饱满的血滴进行检测。“躺在病床上的人,最能懂血袋的温度。”褚卫芳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信心从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绝望时刻有人为你挽起袖口的那份力量。

信心的力量,就藏在人与人指尖相触的暖意里。当问及如何带动全家参与公益时,褚卫芳掏出手机给我看儿子在部队献血的照片:“孩子们看得见父母走过的路。”这让我想起春日的蒲公英,当第一朵绒球在风中绽开,整个原野都会飘起希望的种子。如今当地150多人因褚卫芳家庭而挽起衣袖,正是信心最动人的传递。

去年冬天的某个清晨,我特意绕路去褚卫芳值守的垃圾分类站。薄雾中,他正蹲着帮独居老人分拣错投的物品,冻红的手指灵活得像在弹奏乐章。他笑着说:“您看这橘子皮,在厨余垃圾里能变成肥料,混进其他垃圾就发挥不出作用了。”这平常的话语里,却藏着褚卫芳对生活最深沉的热爱。原来真正的信心,是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当作改变世界的支点。

望着褚卫芳在晨光中忙碌的背影,我忽然理解了信心的模样。信心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是孤芳自赏的执念,而是润物细无声的传递。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总需要有人像他这样,用滚烫的血液温暖寒冬,用粗糙的双手播种春天。当我们在抱怨与犹疑中徘徊时,不妨记住那个站在献血车旁的身影——每份微小的坚持,都是照亮人间的一束光!(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镇三兴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标签:
责编: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