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相城区漕湖街道观塘社区秉承“儿童参与、志愿同行、共建共享”的儿童友好理念,通过童声议事、文化传承、志愿守护、家庭赋能、家校共育等多元举措,培育出充满活力的儿童友好生态圈。在这里,12名“小塘果”儿童观察员活跃在社区议事与实践一线,“小塘果”童谣艺术团以原创作品传唱邻里温情与法治新风,15名“童Xin里”红马甲志愿者穿梭街巷,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小候鸟”父母成长圈与“同心圆”家校社联动计划,则为家庭教育注入新动能。这种多方协同、多元共治的创新模式,让“小塘果”们在参与、传承、守护与关爱中幸福成长。
童声议治理,“小观察团”撬动“大参与”。“滑梯要加软垫才更安全!”“空间规划要更合理!”在观塘社区儿童观察团的月度会议上,12名“小小规划师”积极为社区改造建言献策。这支观察团深度参与“社区问题探讨”、“空间开放共议”、“空间管理制度制定”等系列活动,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5条,其中5条被纳入社区改造计划。孩子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他们手持调研表“童眼验收”设施安全,用画笔绘制《观塘儿童友好地图》,标注出最爱的活动空间;甚至走进街道儿童观察团,用稚嫩却真诚的发言赢得掌声。不仅如此,观察团更走出社区,前往望亭御湖园有机农场,开启沉浸式自然生态研学实践。
童谣传文化,“小塘果”唱响“欢乐颂”。“苏州闲话讲起来,观塘社区真闹猛。小囡就像小糖果,欢欢喜喜来唱歌……”(注:“苏州闲话”即苏州方言)这首由社区童谣艺术团创作的《小“塘”果的欢乐颂》,已成为孩子们口中传唱的“社区主题曲”。艺术团成立以来,孩子们通过采风、访谈,先后诞生8首原创童谣。今年六一恰逢端午,一场“童谣里的节日”汇演惊艳全场: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与志愿者同台演绎精彩节目;童谣艺术团成员还将社区公约、法治宣传编成朗朗上口的《我是法治“小塘果”》,让社区文化、法治教育以更生动的方式传播。
童心共守护,志愿微光筑就安全网。为保障儿童友好空间安全有序、长效运行,观塘社区组建了“童Xin里”志愿者守护队,并建立了“每日双巡”轮值机制。每天下午4点,正是第二次巡查开始的时间。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准时出现在空间,细致检查设施、用心维护环境。这支15人的队伍,通过常态化轮值,已累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3处。更令人欣慰的是,志愿精神正在代际传递:许多曾参与活动的孩子,如今也主动申请加入“小小志愿者”行列,用行动诠释着“友爱传递”的深意。这支由“老中青少”共同守护的力量,正为孩子们筑起坚实可靠的安全网。
童育暖家园,“成长圈”赋能“大教育”。儿童友好的根基在家庭。观塘社区创新打造“小候鸟”父母成长圈,聚焦新生代家长养育能力提升。通过“同心圆”家校社共育活动、母亲节、父亲节主题家长日、适岗养育培训等,累计开展活动3场,覆盖家庭45户,搭建起父母交流互助、学习成长的平台。这个“成长圈”不仅缓解了育儿焦虑,更让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同频共振,为儿童营造温暖坚实的成长后盾。
未来,社区将深化“观察团+童谣团+志愿团”三团联动机制,让儿童友好的“同心圆”持续扩大。正如孩子们在童谣中唱的那样:“小手拉大手,共建我家园”——在观塘,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倾听、被珍视,每个家庭都感受到支持的力量,这便是社区用温暖实践写就的最美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