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千年文脉跃动福气之城
2024-07-07 09:49: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苏州聚福。2500多载时光淬洗,为今朝的姑苏聚积了无数历史文化瑰宝。这是苏州的“福气”,也是苏州的“底气”,人文与经济交相辉映的诗篇,以此为基。

汲古润今,文脉接续,千年江南,何以为诗?去年12月,苏州发布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市行动方案》,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行动方案》提出“8大行动+100项重点任务+100项重点工程”的“811”计划。

以此为抓手,苏州系统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让苏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崭新面貌出现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让这座江南之城承载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更多向往和期待。

回首——听听“何以江南”的源头故事

一片秦时的瓦当,在2000多年后的金城新村重见天日——它要娓娓道来的,是它自身、在时间长河里的漂流故事,也是一座城池绵延不绝的演变故事——这座名叫“姑苏”的城,是如何从伍子胥所建的“阖闾大城”,变为越国的姑苏城、楚国的春申君城、秦朝的会稽郡城,再变为吴郡的郡城……

苏州的考古工作者,同时也是这片瓦当的发掘者,成为这个故事的探索者和倾听者。“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秦会稽郡的郡址所在地就在金城新村一带,即子城片区。”6月8日,在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织召开的金城新村遗址考古发现专家咨询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如是说。一次始于2022年、终于2023年,出土了250余件(组)完整及可复原器物的考古发掘,为历史典籍中关于苏州建城史的描述找出了种种实证,正如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以来的许许多多次那样。

以文化强市“811”计划为抓手,近年来,苏州深入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意欲听清“何以江南”的源头故事,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思考“向何处去”。《江南文化概论》《苏州运河史》《苏州刻书史》等一大批图书完成首发。而一片瓦当,一个陶罐,一系列完整的地层堆积,逐渐让这些讲述变得更清晰。6月18日,“子城重现——金城新村遗址考古展”在此次考古发掘的原地址、改造一新的金城新村地块举办,98件(组)该遗址的出土文物首次公开亮相。市民闻讯而来,围满11号楼的整个展厅,从一件件文物中听取千年之前的“子城之声”。

旧貌换新颜的金城新村,成了一个时间的“活态容器”,而自2年前启动的《苏州全书》编纂工程,至今已出版图书100册,成为装载历史,传承文明的“苏式基因库”。事实上,金城新村地块本就是苏州五卅路子城片区保护更新的先行启动区域。随着苏作馆苏州旗舰店、古吴轩章太炎故居店等业态的落地,这里正成为“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中古宅活化利用、“江南文化”展览展示的绝佳点位。

“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以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内适宜开展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为试点,对文保单位、控保建筑等五类古建老宅实行“一宅一策”,招引“伙伴对象”,目前已吸引了众多“伙伴对象”扎根古城。同期开业了苏作馆苏州旗舰店和古吴轩章太炎故居店,前者内设苏作品牌展销区、苏式生活展演区、非遗文化交流区、城市礼物集采区四个功能区域,将苏州的非遗文化和江南人文空间、苏式生活场景融为一体,以“空间叙事”演绎“江南文化”;后者则由苏州新闻出版集团古吴轩出版社将书店、茶室、咖啡店、国学讲堂、人文沙龙等丰富业态融入章园,汇合成集文化、艺术、交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文空间。在苏州古城的核心腹地,“江南文化”在古与潮、新与旧的融合共生中传承创新,润物无声。

昂首——看看“天工苏作”的时代光彩

文脉不息,接力永续。听,平江路上、山塘街边,评弹袅袅,昆曲咿呀,年轻游客挤满厅堂,录一段江南的声音,上传到社交平台,供网友赏看。苏州的非遗,绝不止于这唱不完的水磨腔调、听不倦的琵琶低语。

千百年间,运河水长,古时的潮流,被时间选中,成为今朝的非遗,如同一块拥有无限空间的琥珀,凝结着历史的精粹,流传至今。曲艺、美食、节庆……千百年的传承,成就了拥有7个世界级非遗、33个国家级非遗、124个省级非遗、172个市级非遗的非遗大市苏州。

如何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苏州市域范围内如此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以“811”计划为指引,苏州走出了一条新路。

非遗焕新,光影成诗。前段时间在芒果TV热播的网络短剧《一枕梦星河》,聚焦苏州古城保护与非遗传承,将严肃的话题用时下流行的青春偶像短剧精心包裹,润物无声。去年杀青的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更是由拍摄过“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萧寒执导,将天工苏作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惊叹于苏州手艺人的耐心,他们愿意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完成一件极尽精巧的作品。同时,我也被苏州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所打动。和别的城市相比,苏州更像是生活本身,苏州的江南文化,好像就在于柴米油盐的日常。”萧寒说。

“苏州在我们看来,是江苏省内一座天然的影视基地。来苏州的剧组为什么特别多?研究下来,我们发现正是因为苏州这种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特殊气质,尤其适合影视剧的拍摄。”6月27日举办的2024江南电影大会上,江苏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总经理许秀松评价道。

影视和旅游,成为苏州解码“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两把钥匙。6月23日,由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办的第十季“触动”暨“江南文化”非遗旅游体验活动举办,张家港线、太仓线、吴江线、吴中线、姑苏线5条宝藏游线路将可听、可赏、可尝、可感的非遗融入其中,让市民在游玩中感受非遗的无穷魅力。苏报引力播App对“灵秀港城”张家港匠心游作了现场直播,给无法到达现场的朋友带来云端“触动”,吸引17.5万人次观看。

活动中,来自南非的苏州大学留学生范儒安第一次尝到了苏州的非遗美食西施糕,忍不住边吃边评价“Q弹!好吃!”他的同学、另一位留学生马克则表示:“我的中文水平不足以表达它有多美味。”范儒安还说,张家港的肖家巷非遗村特别美,给他带来了一种“慢生活”的感觉,“苏州这座城市,快慢古今都有涵盖,让我特别地喜欢。”

聚首——共谱“福气之城”的江南诗篇

今年4月,“相约狮城 遇见苏州”文化周在新加坡刮起了一阵“最炫江南风”。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江南文化率先“出海”,揭开序幕。于春和景明的江南,苏州以强而有力的行动,践行了去年底制定的文化强市“811”计划,跨越4700多公里,以视觉、听觉、味觉等形式,向世界递出“最江南”的邀请函。

一周的时间,“遇见苏州”成为狮城的热门词条。这一眼万年的遇见,发生在人流涌动的国际机场、巨树环绕的热带花园、食客会聚的酒店餐厅、书声琅琅的大学校园、世界一流的艺术殿堂……发生在新加坡的街头巷尾。4700多公里的距离,被缩短为目光相接的一瞬。中国的古城苏州,把2500多年的历史,以美食、戏曲、舞蹈、非遗、诗歌为线索,折叠进狮城的7天。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场盛大的江南文化狂欢节缓缓铺陈——从4月到6月,第六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以“最是江南、最美窗口”为主题,着力打造(苏州城)苏系列、(古文化)古系列、(有名气)名系列等主题文化名片,深入塑造江南文化品牌,坚持文化味、年轻态、烟火气、特色化,捧出了一台文化艺术的盛会、一个人民群众的节日。

借由这场盛会,优秀的青年演员有了展示的舞台,苏城积蓄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以各种各样的新形式出现在了本届盛会的舞台。在“丝韵江南 奇丝妙想”系列主题活动、“轧神仙”巡游活动、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唐播虎”第六届江南汉服国风秀等活动中,苏州80余个非遗项目包裹着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上桌了”。

市民乐了,游客来了。在文旅深度融合中,苏州借此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盛会期间,苏州推出的“名园名花鉴江南”2024苏州花展、“夜泊姑苏”苏州园林夜游等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达4209.5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近70%。同时,苏州还发布了《苏州饮食文化振兴计划》,努力打造世界美食之都。通过举办“乐游江南 寻味苏州”系列活动、2024“苏州十大碗”春季美食嘉年华活动、焕新升级深受苏州本地人喜欢的“老苏州茶酒楼”等,向全世界积极推介苏州味道。

苏州,这座人文与经济交相辉映的福气之城,承载着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记者 王敏悦)

标签:
责编:孔婧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