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华社《瞭望》聚焦苏州:小城镇新发展
2023-12-19 11:23:00  来源:新华社《瞭望》  
1
听新闻

编者按:40年前,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以故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为样本,对当地小城镇发展作了系统的了解和分析。1983年9月21日,费孝通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讨论会”上,作了题为《小城镇,大问题》的发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城镇,大问题》全文数万字,经作者同意,《瞭望》对全文做了一些删节后,在1984年第2-5期进行了连载。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重走费孝通小城镇调查“吴江路”,深入集镇、街道、社区、企业,观察吴江小城镇的发展变迁,探讨吴江城镇化如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资料照片) 李博摄 / 本刊

《瞭望》2023年第51期推出系列报道,从《小城镇 大作用》《小城镇 新分类》《小城镇 看变量》《小城镇 迎考验》进行了多维观察。

01、小城镇 大作用

摘要

2022年,吴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300亿元,城镇化率超过75%。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吴江区排名第七。

吴江区有26万多家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总数超9.4万家(注册资本超5300亿元),拥有3400家规上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925家,形成了由129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32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1家上市企业构成的活力梯队。

工人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恒力集团博雅达纺织智能车间作业(2021 年 5 月 14 日摄)李博摄 / 本刊

3分钟车程,或者20分钟步行路程——这是沈慧每天从家上班的“通勤”时间。今年35岁的他,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八都社区的通鼎集团有限公司光纤事业部任拉丝工序班长。61岁的父亲年轻时也曾进过本村这家企业务工。站在工厂高一点的楼层,沈慧就能看见自家的房屋。

沈慧每天到工厂上下班的轨迹,在40年前已经被一位关注吴江的学者,归纳为“离土不离乡”。这位学者期待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激活的小城镇,能够聚集乡镇企业和就业机会,走出一条推进工业化而农村不凋敝的路子。他就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

40年沧桑巨变。多年来,吴江在全国同类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前列。2022年,吴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300亿元,城镇化率超过75%。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吴江区排名第七。

如果把吴江40年来的经济发展比作一部大戏,最主要的故事发源于小城镇,最精彩的情节发生在小城镇。

扫描二维码查看文章▽

02、小城镇 新分类

摘要

如果说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是吴江民营经济的地标,那么吴江开发区是吴江外资经济的主要聚集地,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则寄托了吴江承接上海和长三角一体化辐射新兴产业的希望。

2023年,吴江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已基本稳定为“三核引领、两带联动、多点协同”。由于以“带”以“核”带动片区发展的特征不断明朗,未来吴江单个城镇在形成发展特色同时,城镇化也将组团式向“区域城镇化”和“泛城镇化”演变。

位于沪苏交界的元荡慢行桥(2023 年 12 月 6 日摄)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类别、层次、兴衰、分布、发展”——这是费孝通先生40多年前开创的小城镇定性研究方法,并且直接应用于苏州市原吴江县。“类别”被放在第一的位置,将吴江的城镇分为五类——“在吴江县所看到的五种不同类型的小城镇”。

40年后重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向吴江的各界受访人士紧追不放、求教最多的就是,发展至今天,吴江的小城镇如何分类?

出乎意料的是,这成了一时难以得到答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大家认为现在吴江城镇的发展形态趋同,不像当初特征那么鲜明,已经是“复合型”——有人比之为都是“百货公司”,少有“专业门店”。由于经历了多轮乡镇撤并,现有的建制镇面积较大,在一二三产业方面各自具备一些资源和基础。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吴江城镇化个性特点必然存在。行走吴江,记者以“打破砂锅”的精神对城镇分类问题“问到底”。综合城镇功能、经济结构、管理体制等维度,根据调研走访,打破建制镇的限定,尝试将吴江的城镇分为行政中心+宜居总部型、区镇合一型、工业+农文旅型、历史文化古镇型等四类。

扫描二维码查看文章▽

03、小城镇 看变量

摘要

吴江交通由“水运时代”变为“公路时代”后,即将走入“轨道时代”。

在吴江影响城镇发展的因素当中,教育被公认为仅次于交通,吴江城区的一所所中学宛如一块块巨大的吸铁石,把城镇学生吸引而来。

从“村村点火”到“一镇一品”再到“园区经济”,虽然产业分布的空间形态在不断变化,但产业是推动吴江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却没变。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一家纺织工厂员工将浸泡过的白厂丝晾干用于捻线(2023 年 5 月 11 日摄) 蒋文超摄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这是对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在内的苏南地区上世纪农村变革的三次浪潮的描绘。

推动上世纪80年代苏南小城镇开始繁荣发展的直接力量,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催生下,苏南乡镇企业崛起,形成了对产业、人口聚合于集镇并形成互动的强劲需求。

近日,在走访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各城镇的过程中,“减量发展”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听到的高频词。“量”既是生态容量、能耗容量,也是土地容量。减量的背后,是吴江发展的资源要素与约束条件的变化,小城镇的发展正呈现出与40年前明显不一样的方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利用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再造发展优势,成为吴江的新课题、新探索。

扫描二维码查看文章▽

04、小城镇 迎考验

摘要

吴江城镇化欣欣向荣,得益于从乡镇企业起步、遍布当年各个乡镇的草根产业,但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该如何认知、处置草根产业?

从同里古镇到震泽古镇,从黎里古镇到芦墟古镇……吴江保存着许多老街、老宅、古桥、古村落,如何做好保护性发展,防止发展性破坏,更好绘就吴江的生态画卷、凸显乡村的文化价值?

吴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如何让外来人员留得下、住得安?

在吴江各个城镇,人们津津乐道本地知名企业家创业的不平凡经历,如何重振吴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动力?

震泽古镇枕河人家(2021 年 3 月 26 日摄) 朱锐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城镇化今日面临的诸多因素,与40年前费孝通发表《小城镇 大问题》时有很多不一样。

1983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1.62%,随后经历加速城镇化的过程,到2022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

当年还是小市场、小生产,现在是大市场、大生产。40多年前,伴随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社会对工业品的需求开始释放,工厂生产的东西不愁卖;近年一些产品产能出现饱和,大众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有些在城镇布局的产业受到挑战。

曾经创造了奇迹的吴江城镇化,正在朝向高质量发展路上迎接新的考验。

扫描二维码查看文章▽

标签:城镇;城镇化;苏州市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