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7日),由新华网、中新社、央广网等中央、省、市10家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深入采访了解苏州各地“生态兴 万物生”的绿色景象,解码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
“这里原来是一个垃圾中转站,那边原来是一个‘散乱污’企业,环境脏乱差。”昆山市锦溪镇顾家浜村党群服务中心小广场上,昆山滨湖新城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汤淑星指着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说道。如今,映入眼帘的是簇新而富有现代气息的村委会,门前的小型湿地、开阔的骑行跑道、“昆山之恋”网红咖啡馆打造出农文旅融合生态场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昆山之链”是昆山市委、市政府创造性推出的生态链条慢行环线工程。项目有效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和设施提升改造。目前,“昆山之链”首链工程缘甸段已完成1.6公里建设,其核心正是顾家浜和袁家甸自然村,同时串联起祝甸砖窑文创区、计家墩理想村、锦溪古镇等文旅项目。行走其间,道路两侧是满眼绿意和河流溪湾,远处是白墙黛瓦的新农村景象,田园风光与自然美景尽收眼底。沿线精心打造的“昆山之链”将贯穿起区域整体的慢行线路,充分彰显城市之美、产业之兴、人文之蕴。
“昆山之链”的绝妙之处在于用好EOD模式打通了一体化“关键堵点”。昆山通过不断提升农村生态基础设施,采用收储、盘活等方式将沿线低效、存量资源进行再利用,依托长三角示范区协调区锦淀周一体化生态提升EOD项目,有效将“锦淀周”三镇水乡湖链打造和绿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打通了一体化“关键堵点”。近年来,锦溪镇朱浜村祝甸村立足自身砖窑特色资源,擦亮“金砖水乡”品牌,着力打造祝甸砖窑文化馆,让集滨水生态和砖窑文化双重优势于一体的村落重新焕发生机。原舍祝甸窑餐厅是一家在老窑厂基础上改造的窑洞餐厅,餐厅就设置在原本烧制砖瓦的窑洞里,坐于其中别有一番趣味。“平时还好,周末、节假日一位难求。”餐厅工作人员陈丫梅说。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水源地,记者看到湖面上成群野鸭在此觅食嬉戏,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水利管理处处长马因韬告诉记者,野鸭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它们愿意留在这片水域生活,是对阳澄东湖水质的最大肯定。马因韬介绍,近年来,园区先后实施水源工程建设、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工程、水源地生态涵养工程、浅水湾区域雨水及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夷陵河闸智慧控制改造工程等十大高标准达标建设,保障阳澄湖水源地实现长效管理。同时,针对重点关注的水源地排口管理问题,经过详细摸排,园区将保护区内288个雨水排口、115个污水接驳口,以及116个关联排水户纳入园区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排口管网一张图”。监测数据显示,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水源地水质常年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是整个阳澄湖水质最好的区域之一。
“双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它开辟的不仅是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更是一个重塑城市经济发展格局的新模式。“十三五”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一大批光伏项目建设投运,有力推动了双碳工作的开展。但同时也面临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碳减排量难以核证,无法形成有效碳资产参与碳交易;此外区内许多企业急需采购碳减排量来实现企业碳中和,碳减排量供需之间存在着市场空白,需要更加灵活、多元的地方性碳市场的建立。
2021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三方开始探讨区域碳普惠体系搭建。去年11月,苏州工业园区启用全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从分布式光伏切入,对企业碳减排进行量化,并搭建交易平台。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认可。截至今年10月,苏州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注册用户64户,审定核发基于光伏数据的减排量超33717吨,成交总量为6422吨,完成交易4笔,交易金额超10万元,在途交易碳减排规模超2万吨。
今年8月,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获得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达成证书,意味着苏州工厂在减少碳排放和实现零碳运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建厂之初,我们就以绿色低碳运营为落脚点,通过提高自动化率、精益生产、节能减排不断降低能源强度,四年内降低了48%,还铺设屋面光伏和使用外部绿电,在提高营收业绩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经过ISO14064碳排放核算后,发现还有部分范围一的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抵消。我们是根植在中国的工厂,希望借助国内资源。”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ESG负责人周亮介绍。“碳普惠服务平台上交易的是现货,只要实现划转,就可以抵消,我们在平台购入6000吨碳减排量,正好补齐了缺口。”周亮直言,家门口的碳普惠平台更靠谱,他们也更愿意为本地平台提高经济效益。
据悉,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体系已与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华测检测CTI、BSI(英国标准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并与新方绿交所CIX(新加坡 climate impact X)探索开展联建和互认。未来,园区将不断丰富减排项目类型,在园区碳普惠体系基础上推动苏州全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加强同长三角碳普惠体系互联互通。(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