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再添"国字号"荣誉 苏州擦亮"人间天堂"生态底色
2023-10-31 10:37: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擦亮“人间天堂”生态底色

——苏州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为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

刚刚召开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名单,苏州我市吴中区名列其中。此次命名,填补了苏州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创建的空白,是苏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为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两山”实践创新作出引领示范。

依托优质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近年来苏州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保持生态文明规划先行,不断持续完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高标准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做示范”崭新篇章。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斐然

对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明确要求“在率先、排头、先行的内涵中,把生态作为一个标准”。

新时代以来,苏州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苏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也发生深刻变化。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苏州发展实际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自2017年苏州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来,苏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斐然。”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鹤表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苏州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呈现数量多、类型全、覆盖广、举措实、成效好五个特点。截至目前,苏州市建成1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16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同时,在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细胞工程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方面,苏州市也成果颇丰,累计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66个、示范村(社区)80个。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覆盖率达60%,省级示范镇(街道)覆盖率达69%,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位居全省各地级市前列。据透露,目前张家港市正在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相城区正在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阵已基本成形。

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苏州市形成了一批独具苏州特色的亮点工程。比如厚植生态底色、拓展“两山”转化路径的太湖生态岛项目、被评为省级“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的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列入国家EOD模式试点的“苏州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的昆山天福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修复项目、“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生态修复项目、常熟铁黄沙生态修复项目等……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亮点不胜枚举。

生态持续向好环境更优美

草坪、音乐、美景、美食……夕阳西下,环太湖大道或阳澄湖美人腿的绿道上人流如织,市民漫步于湖畔生态长廊,尽情享受秋日惬意时光。蓝天白云、水清树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画卷,正是苏州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生态持续向好、环境愈加优美,不仅是万千市民的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5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28微克/立方米,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66.9%上升到2022年的81.4%。今年上半年,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为93.3%和95%,其中Ⅱ类比例分别为70%和77.5%,列全省第一。苏州在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实现“四连冠”,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2.5%,蓝天白云持续“刷屏”,清水绿岸成为常态,生态环境“颜值”普遍提升。

“天堂”之美,在于太湖之美。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苏州大力加强太湖生态治理,每年排定太湖治理项目,狠抓水污染物排放提标改造,拆除4.5万亩太湖围网养殖,实现太湖围网养殖“清零”,完成太湖周边7.78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023年上半年太湖(苏州辖区)湖体平均水质为Ⅲ类,太湖湖体水质总体达到2007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阳澄湖心达到Ⅲ类。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

创新开展“一山一策”“一岛一策”保护利用,吴中区湿地保护率达73.8%,原生物种数超1190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全省较高水平,生态质量指数(EQI)持续多年位列苏州市首位……近年来,吴中区在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高质量绿色发展、高标准制度保障等方面不断积极探索,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0亿元,蝉联全国市辖区GEP首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七位,“绿金双高”发展特征充分彰显,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这次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成功创建,是吴中区多年来坚定不移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让“生态美、产业绿、生活富”惠及更多百姓的真实写照。吴中区委常委、副区长黄乃宏表示,吴中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拓宽生态高敏感和开发高强度地区“两山”转化的新路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吴中高质量发展。

全域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前不久,江苏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名单公布,苏州高铁新城成为全省首批两个先导区之一,这也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建设的“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先导区用地规模2.25平方公里,以环秀湖为中心,按照低碳生态理念进行开发建设,打造“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管理的全周期低碳总控的新城标杆,涵盖建筑、交通、生态、产业的全要素融合的绿色发展高地,以及全数字碳足迹可监控的低碳先导”。

这是苏州努力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样板之城”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认真落实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战略部署,谋划构建“1+1+6+12”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至59%,“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19%和18%,碳排放总量年平均增长率逐步放缓至2%以下。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6.21万家,腾挪发展空间8万余亩。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0.9%和55.7%。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建成投运全国首个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示范项目,轨道交通里程、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位列地级市第一。

环境治理“苏州模式”一一落地。苏州积极探索地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014年10月正式出台《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成为全国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累计下达生态补偿资金101.7亿元;先后颁布实施“湿地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制定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较为全面的地方生态环保法规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严格执法监管尺度,完善司法联动工作机制,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四次获评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生态文化时代价值逐一彰显。全市建成39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个省级生态文化示范点,林草科普基地数量全国地级市领先。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数量比例达到90%,建成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区数量14个、市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69.6%,市、区、镇、村四级美丽庭院数量超3万个,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95%以上。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出版生态文明幼儿园、小学、初中系列读本,在全国率先成立湿地自然学校。2012年,苏州成为住建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2018年,“天堂苏州·园林之城”保护管理工程被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授予“亚洲都市景观奖”;2019年,可园修复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新时代新征程,苏州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的新路径,力争实现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更优秀的“苏州经验”。□苏报记者 惠玉兰

标签:生态文明;苏州;苏州市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