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刊发曹路宝署名文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到地方考察调研等多个场合,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问题。3月,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四个必须”,希望江苏做到“四个走在前”。时隔4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赋予江苏“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四个新”重大任务,指引我们把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苏州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一盘棋”中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给予亲切关怀、亲切勉励、亲切指导。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期间明确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苏州推动全市上下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立潮头、开创未来,以“排头兵”的果敢担当和奋进姿态,助推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努力以一域出新出彩为全局增光添彩,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找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站位、时代方位、职责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遵循科学方法、把握战略主动,关键是切实找准自身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站位、时代方位、职责定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江苏擘画了“强富美高”宏伟蓝图,着眼新征程提出“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引。具体到苏州,作为一座经济大市、工业大市、开放大市、人口大市,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有着更加显著、更为集中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期间,对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领域作出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指引我们锚定目标、不懈奋斗。
我们切实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蕴含着深刻的逻辑、深远的用意、深邃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大问题,件件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提出的更高要求,都是期待江苏和苏州主动担当、多作贡献。必须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什么、强调什么、要求我们做到什么,以系统的谋划、有力的行动、扎实的成效,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势和光明前景。
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增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次考察苏州工业园区时指出,“看了让我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了底气”。不断增强这一底气,关键要统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开放创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当今世界已进入大科学时代,突出表现在多学科融合、多要素聚合、多主体配合,科技创新迫切需要由点状突破、链式生成迈向集群发展。面对这一趋势,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整合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会计审计和法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和各类基金,以及政府组织和行业商(协)会等方方面面力量,促进各创新要素交汇交融、集聚集成,以系统能力提升重塑城市创新格局。
创新是一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2022年以来,苏州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创新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服务保障能力、成果转化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高能级载体是创新的强劲引擎,要高水平建设苏州实验室等重大载体、统筹打造科创平台和人才平台,更好发挥高校集教育科技人才于一体的优势,增强创新策源功能。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构建紧密联系、梯次跃升的企业方阵。创新联合体是集群式创新的具体形态,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的联合体,贯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培育”全链条,促进创新在空间上集聚、在行动上协同,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
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守实体经济不动摇,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切实打通堵点、接通断点,更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东部沿海等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具备制造业体系完备、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营商环境好等优势,同时外贸进出口“大进大出”也在客观上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结更为紧密,更应系统研究谋划对接国际高端资源的路径,打造促进国内外产业链双向联动的战略枢纽。要着力增强产业链掌控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全国全球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在关键资源要素配置特别是生产布局调整、产品定价、订单分配等方面掌握主导权,以核心竞争力确保“压不垮、搬不走、拆不散”。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和幸福底色,始终让老百姓生活得很有“福气”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今年3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在听取苏州代表发言后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特别是这次考察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居民群众说,“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这既是对我们持之以恒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的肯定和勉励,更是要求我们做好以文塑魂、以文养德、以文化人的大文章,共建共享人性化功能、人文化气质、人情味生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向纵深。城市发展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弘扬地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理智慧等,厚植精神内核。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扛牢“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一方面,坚持整体保护,既保护传统建筑,也保护街巷肌理、原住民,还保护传统民俗,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另一方面,强化系统思维,统筹“物”的保护、“艺”的传承、“人”的培养,不仅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在心里传承好,在潜移默化中生生不息。推动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地域文明探源、重点图书编纂出版等文化工程,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凝聚力、国际传播力。我们将始终满怀珍爱之心、敬畏之心,统筹做好古城、古镇、古村以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江南水乡整体风貌保护,做到全市域、全要素、全时空保护传承,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承载着百万人乃至千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推动更多按居住地、工作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创新,更好集聚人口、吸引人才、服务人民。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夯实社会平安稳定的基层基础。人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要聚焦幼有优育、学有善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强扶,推动民生“七有”向更高水平提升。始终把群众“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努力追求群众“没有不满意”,建设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的人民城市,让每个人都切身感到很有“福气”。
以实干担当推动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更加自信坚定地走向未来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开展好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在地方考察时分别阐释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了以学促干,要求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当前,要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把空前的学习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实干担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坚定信心、决心、勇气,也要保持韧性、耐心、定力。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勉励和重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展开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为总抓手,构建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展开面向未来的空间布局,积极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打造城市新增长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的嘱托,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聚焦环太湖、环阳澄湖、沿长江、沿沪宁线、沿吴淞江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高品质空间。展开面向未来的开放布局,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继续扩大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开发建设30周年,以崭新姿态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推动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昆山之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生动体现。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传承弘扬苏州“三大法宝”,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昂首阔步走向未来、开创未来。
(作者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苏州实验室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