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以楼聚产 以产兴城!"工业上楼"打造"垂直产业园"
2023-05-18 10:38: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苏州楼宇经济在金鸡湖商务区等优质板块带动下,已从单纯提供“空间”的1.0阶段、“空间+配套+服务”的2.0阶段,发展到“空间+产业+运营”的3.0阶段。

但仍存在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例如,中心城区的楼宇产品普遍缺乏明确定位,优质区位的资产利用效率较低,市场需求得不到合理满足,空置率长期处于20%左右,租金水平难以提升——

“工业上楼”打造“垂直产业园”

“工业上楼”,顾名思义,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在单层工厂中生产,而是转为在高层大厦中进行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

采访楼宇经济的时候,记者对苏州市发改委领导的一句“狠话”印象深刻——“楼宇经济既要招商更要稳商,必须时刻感知企业,能够专业分析和精准服务,提供企业问题解决方案。如果不能做到快速响应,入驻的企业都亏损了、迁走了,还毫无感知,甚至懵懵懂懂、自以为是,那怎么行?”

继去年下半年“苏州楼宇经济十条”新政之后,今年上半年,苏州又干了件大事,让全市“垂直产业园”具备了感知功能——3月29日,苏州正式上线了“苏城产业楼宇通”,从此,全市产业楼宇正式加载了数据平台,一幢幢楼宇获得赋能,能够自动捕获和推送入驻企业信息,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服务能力,对企业的需求做到快速响应,对产业的趋势做到快速预判。

让楼宇变得“敏感”起来,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苏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使然。瞄准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方向,这个以快速感知甚至是同步感知为基础的楼宇大数据平台,畅游在信息和大数据的世界里,也倒逼着楼宇运营服务团队提档升级,苏州整个楼宇系统都感受到了一次结构性重塑。

“689幢家底”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纯自持的甲级写字楼仅占整体办公产品的15%至20%,且套均面积偏低。以2021年为例,苏州写字楼产品销售前十的项目中,仅有1个为整幢销售,而套均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的项目高达7个。

记者从苏州市发改委服务业处了解到,针对这些长期以来的诸多痛点,“苏城产业楼宇通”坚持全市域一体推进,截至4月12日,产业楼宇已经建成689个入市项目,已经勾画完成清晰准确的“苏州楼宇地图”,并提供海量的企业数据,比如高级搜索法人、附近企业等大数据服务。

在楼宇地图上,一串串蓝色块显示了苏州各个板块楼宇状况,通过搜索或直接在地图上点击某个楼宇,该楼宇有哪些“国家高新”“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入驻企业一览无余。运营服务团队可以加强引导,政府部门能够通过这张地图,实现对高精尖企业、初创型潜力企业的智能识别,第一时间把有潜力的企业找出来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位于金鸡湖东的苏州太平金融大厦,2018年落成,建筑占地仅仅9559平方米,“向天借地”打造出11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现在入驻企业已经达到了85家,已经成为苏州金融产业和企业的集聚地,楼宇经济产生的财富效应、节地效应十分可观。

在它们周边,环金鸡湖区域,集聚的商务楼宇达到93幢,吸引近200家高端专业服务机构、50家全国百强机构、46家总部类企业入驻,金鸡湖商务区2020年就获评了“中国楼宇经济领军发展城区”称号,2021年93幢楼宇载体实现纳税总额近150亿元。根据苏州市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苏州全市商务办公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共计347幢,其中税收突破亿元的楼宇达69幢。

“苏城产业楼宇通”上线,标志着苏州的产业楼宇信息系统的诞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感知型楼宇,对楼宇、入驻楼宇企业以及产业聚集度进行分析研究,提供楼宇入驻供需对接。

感知型楼宇不仅摸清家底,还能发出预警信号。从企业迁入迁出、楼宇税收增减、空间效益变化等维度监测,政府可以动态感知区域经济运行状态,主动发现异常经济波动和市场主体风险,无论是政府还是楼宇或者企业,三方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据平台对全市楼宇经济运行态势的跟踪监测,使政府可以把握产业链的强链补链的节奏,为楼宇产业特色引导、楼宇资源精准对接、企业服务运营优化等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一楼一策”

家底有数,信息透明,并不意味着“垂直产业园”自动增加效益。作为高密度、高复合、高效益的城市经济形态,不同的楼宇需要匹配不同的“楼小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惠企助企的楼宇运营服务团队和专业高效的机制流程。

进入“苏城产业楼宇通”数据平台,记者在楼宇地图看到,花桥经济开发区呈现了一片楼宇的蓝色图标。

昆山花桥地域面积只有52.3平方公里,在昆山11个区镇中排名第10,但花桥经济开发区采用“垂直生长”模式,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将3100家企业装进114幢商务楼宇,不仅将城市发展空间立体化,还以产业集聚为抓手打造“一楼一品”的特色楼宇经济。研祥国际金融中心、建滔广场、双联国际等一座座楼宇拔地而起,经过政府部门和楼宇运营服务团队的努力,花桥经济开发区楼宇空间已超110万平方米,其中税收亿元楼8幢、准亿元楼7幢。

登上花桥建滔广场大楼极目远眺,高楼林立,气势恢宏。距离建滔广场不远的双联国际商务中心是另一座电商楼,主要集聚了一批运营类电子商务配套企业,为全区包括建滔广场楼内的电商企业提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支持,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或电商生态圈,形成有需求只要“吼”一声,一整幢楼都有响应的生动景象。

记者点开楼宇地图上的图标“双联国际商务中心”,发现虽然有“待入市”字样,但大数据平台已经推送出大量楼宇信息,汇总目前入驻企业167家,其中3家“国家高新”、3家“科技型中小”,在“企业迁入/迁出走势分析”栏目,随着触摸,即时提供迁入、迁出不同企业的详细信息。在营企业包括微电子科技、软件科技、工业装备、智能设备、医药科技、网络科技、精密轴承、汽车零部件、机电等细分产业领域。

从全市看,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楼宇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共有各类商务楼宇150多幢,成为继北上广深之后国内重要的楼宇经济集聚区之一。今年以来,环金鸡湖区域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200家,其中近半数企业落户在楼宇内。

记者从苏州工业园区楼宇经济促进会了解到,作为政府指导下的行业自律组织,该促进会发挥协会引领作用,搭建好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桥梁,通过精细化工作举措和常态化工作机制,在楼宇标准化体系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楼宇与产业深度融合。

理想创新大厦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总部基地中心区域,于2022年4月交付使用,是企业总部基地区域首个交付项目。和传统的商办楼宇不同,理想创新大厦在开发阶段,就启动产业定位,从传统的楼宇招商转变为产业特色楼宇招商,与政府政策配套、大招商紧密契合,打造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苏州清科创新中心,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目前,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已经入驻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苏州仲裁委员会苏州自贸片区庭审中心、苏州自贸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园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教育中心、苏州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以及法律服务相关行业协会、高校法研机构、知名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理想创新大厦B座重点围绕数字经济、能源双碳、产业投资等领域,打造产业生态,已成功引入了苏州清科创新中心、正浩科技、天河中电、天成涂装等一批行业头部、专精特新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可以在理想创新大厦得到金融创投支持,获取产业链合作机会。

蜚声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B村”也是如此。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高度依赖地方产业配套资源,如中小型企业,更看重公共实验平台、临床资源、申报注册资源;而大型企业则对一些大型的实验设备有配套要求。“B村”成功的经验,就是以企业需求和痛点为导向提供产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随着招商引资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以让利为核心的传统招商模式渐渐失灵,补链强链、主动出击,才能带来好企业。

“楼小二”创新集群

苏州打造产业楼宇品牌的历程不长,仅有2年时间,但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今年苏州楼宇经济春季推进会上,《关于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正式发布,2023年度的目标是:全市新增亿元楼宇18幢,累计达87幢;打造特色产业楼宇27幢,改造存量楼宇7幢,全市举办楼宇推介活动超70场;到2025年,全市将形成较好的“苏州产业楼宇”品牌影响力,楼宇经济支撑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

以楼聚产,以产兴城!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36万亿元,同比增长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5%。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规上新兴服务业营收突破6623亿元。

作为“垂直产业园”,苏州产业楼宇迅速成长,与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具有同样内涵,助推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苏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虞峰介绍,苏州打造“苏州产业楼宇”品牌,明确了优化楼宇服务流程、加强楼宇动态监测、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放大典型示范效应和完善楼宇工作机制等五方面举措。

聚焦解决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等市级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进一步完善政策闭环、完善服务举措,合力打造涉及楼宇规划、建设、招商、运营、改造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全家桶”。

产业楼宇“数实融合”,增强了感知产业楼宇的灵敏度,各地纷纷释放楼宇经济政策红利。相城高新区锚定建设“垂直开发区”发展目标,出台《关于促进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克服“九龙治水”难题,统筹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工作。相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元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建荣表示:“力争到2025年,‘亿元楼宇’数量突破10个。”

楼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关键是政府部门要甘当“楼小二”,加强市区纵向联动、部门横向协同,培育更多“楼小二”。比如,苏州已经形成楼宇经济相关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原则上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集中会商解决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年度对各地楼宇经济发展成效进行评价,并由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相关部门专项督查楼宇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各地轮动策划楼宇经济行业会议、招商推介、项目签约等相关活动。

标签:楼宇;苏州;楼宇经济
责编:胡悦 崔欣